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城市扩张速度十分迅速。在飞速扩张的过程中,乡村共同体社会并没有完全开放村庄边界,彻底转变为城市社区,融入城市生活,走向村落终结;而是在乡村经济结构由农业经济转变为非农业经济之后,成为存在于城市地理范围之内的一种非农化村庄,即“城中村”。城中村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城中村问题的产生,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难题。因此,城中村问题的实质在于城市化过程中,非农化村庄的治理及其村庄边界的开放程度问题。 关于非农化村庄治理与城市化的研究,根据主导村庄治理的主体不同,分为能人治理型模式与企业主导型治理模式。在村庄治理的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能人治理型模式因其明显的人治特点,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很难保证村庄治理的发展;企业主导型治理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但是企业主导型治理模式面临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持续发展这一影响村庄治理持续性的问题。关于治理模式对于村庄边界的开放程度的影响问题,两种模式难以解决村庄社会边界封闭的状况,甚至不同程度上有所加剧。因此,在城市进程中,能人治理型模式与企业主导型治理模式难以解决城中村问题。 本文在综合两种模式的基础上,主张从村企关系模式角度入手,分析为何在能人治理型模式或者企业主导型治理模式主导下的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非农化村庄当中,村庄边界开放程度较低的问题;进而指出“分离型村企关系模式”能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村庄社会边界封闭的治理模式。通过对LH村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伴随分离型村企关系模式的逐渐确立,城中村地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庄边界的开放程度不断增大,推动了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