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伊始,中国的政局就一直动荡不安,经济发展也受之巨大影响,从晚清至民初,时局和政府的变化与经济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又是长期以来的世界性话题。因此,本文对晚清至民初这一历史时期的政府购买数据进行了估算,以更加清楚明晰的了解这一历史时间段的政府的经济行为与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在战乱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于近代经济史资料的匮乏,许多经济数据的估算研究始于上世纪末,通过许多前辈们的努力,已估算出近代年间的部分宏观经济数据。本文在政府购买数据这一空白领域进行一个初步的尝试与探索,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GDP、总消费、净出口和近代方向的总投资等宏观经济数据,采用适用于供给约束型经济模式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以1903-1936年为时间轴,再结合劳动力和固定资本的数据,对近代中国的总投资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数据估计。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再估算出近代中国若干年度政府购买的时序数据,且从财政收入、价格指数两个数据指标和与同时期日本经济情况的对比两方面对本文所估计的政府购买的数据及影响因素做简单的实证检验与分析,保证政府购买时序数据估算的可靠性。一般的,财政收入和物价变动对政府购买的影响是正向的,验证分析结果也是如此。本文结合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历史情况,做了简要的政府行为分析和经济状况分析,总体来说,政府购买的趋势是逐年降低的。晚清到北洋政府期间,由于军事和赔款上的巨大支出,政府购买处于较高的水平,财政出现巨大赤字,经济增长也鲜有成效,这也是清朝灭亡、北洋政府倒台的原因之一。民国初期,经济情况有所复苏,国力和军事力量都有所提升,减少了军事和赔款上的巨大支出,政府购买逐步降低。其中,也会有出现与我们的预期结论相反的情况,这是因为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属“供给约束型”经济,总供给曲线较陡峭,这就意味着政府过多的购买只能提高价格,而不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在民国政府成立后到抗战前,政府购买与价格指数变动方向不一致且经济增长效果显著,也就印证了中国经济已经在进行初步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