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区位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研究

来源 :兰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2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基于交通和城镇影响的视角,对甘肃省区位优势度进行测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进行分析,通过ArcGIS可视化将最终结果表达出来。充分依托并提升甘肃省内部现有的区位支撑优势,尽快融入国家战略通道建设之中,根据区位优势与区域经济划分的类型,提出促进区域平衡和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区位的协调发展的目标,最终提出促进区域平衡和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文章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区位优势度测度与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区位优势度和县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第一部分区位优势度的测度。主要采用GIS网络分析、空间分析和分类统计,结合数理综合评价模型,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从交通与城镇两方面,确立交通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城镇影响度三个评价指标对甘肃省县域综合区位优势进行测度。结果发现:省域内部区位优势,在东部主要以兰州为中心,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城镇综合发展廊道在东西方向上的区位优势逐渐延伸减弱,向西途径白银市、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向东延伸至定西市、天水市以及东北部的平凉市。西部主要以酒嘉地区为核心,向东延伸至张掖、金昌一直向东,向西至瓜州县,并有向敦煌延伸的趋势。在廊道延伸的基础上逐步向南北延伸且逐渐削弱。第二部分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遵循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可比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在参考已有文献基础上,选取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非农产值比重七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利用SPSS对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甘肃省大部分区域让处于经济落后水平整体表现出西高东低。酒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部分区域具有特殊性;中部走廊区域与东北部经济处于中等水平,兰州以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市区经济普标高于各县经济,河西走廊县域经济高于陇南山区、陇中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地区县域经济。中心城镇周边县域经济、资源县经济以及交通枢纽、交通干线上的县域经济发展较好,但优势不明显。少数民族区域,如阿克塞、肃北、肃南等由于地广人稀,人均指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具有特殊性。第三部分通过对城镇区位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分析,借鉴容量耦合模型,建立C-D函数。结果发现:省域大部分区域区位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程度较高,相互影响程度较大,二者存在明显耦合关系。但协调性普遍处于中等水平,高协调度区域较少。高协调度区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东部兰州、定西、天水、平凉零星分布。严重失调区域主要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合作周边县域,肃南、民勤、通渭、渭源等零星分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