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测井曲线对地层进行划分,是当前测井公司或研究单位最主要的分层方法。分层是一个基础性的步骤,只有做好这一步,才可以进行后边的储层参数和多井评价等的研究。根据划分粗细的不同可以将井分为多个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小层和砂组级别。小层划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如果地质比较复杂的就更容易出错。当前国内几乎都是手工进行绘制小层,一是因为各公司要求不同,二是鲜有商用自动分层软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人进行了自动分层的研究。国内虽然提出或引进了国外的一些方法,但距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几何分层类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的分层方式,使结果偏向于要求的规范,但难以适应于复杂曲线;数据统计类的方法,边界精确,但只能调节分层的粗细,聚类困难不容易达到人工的效果。共同的缺点是多在一个视觉层次上一次性划分,不能像人工一样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综合两类方法的优点,同时在整体与局部上问题进行研究。在对当前流行技术进行深入学习和实现对比的基础上,对一个油田项目的分层进行自动化研究。编写了一个手动分层软件,同时加入了自动分层系统,使用自动划分加手工修正模式,目的是进一步减轻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又能保证质量。手工分层系统部分,根据个人分层经验和其他人的建议编写。尽量做到快速、批量化,更多的用机器代替人力,节省更多的时间。该部分参考了一些当前流行的分层软件。数据格式做到与实验室其他软件一致,容错性好,可自定义化强,代码层次和逻辑清晰,可复用性好,便于日后扩展。自动分层系统部分,使用参照标准井的模式,自动进行特征提取。数据统计法寻找油层并修正范围,寻找砂组特征最明显处进行对层和边界确定,以模拟人工的逻辑推断法进行油层修正和其他层的填充。整个过程多次从全局入手,逐级对比。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分层结果在实验用的十几口井中,串层率较低,边界与手工有出入,但基本能满足一般要求的精度。受标准井的影响,与其越相似的分层效果越好,反之则错误越多。手工修正所化时间比全手工分层少得多,可以节约一定的人力。小层划分的方法,都是在要各文献中寻找到依据,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例如根据该地区曲线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专用的方法,并进行多次处理。发现使用最容易界定的层优先对层,然后处理附近,可以很好地避免串层现象。仅用统计分层法寻找油层和界定边界,不去全面分层,不仅能利用该法的精确优势,而且不影响后边逻辑判断,不破坏全局性。因为寻找油层主要要求正确,所以用大窗口的活跃度法,增强抗干扰能力。经过多次对比与逻辑推断,进行切割与填充和边界修正,最后能达到数量与位置都合理的效果。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保留统计分层的精度,也能拥有几何分层的模拟性。如果能做好逻辑模块,比前者基本的数学聚类效果要好得多。使用前者找到油层,然后合理修正,对复杂曲线比仅用后者简单的多。虽然通用性差点,但一般在一个区块的井数量就足够多了,如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通用性,是具有很大实用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