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92077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当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就必然产生国家。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产生于社会并最终回归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必然经历一个从“社会国家化”到“国家社会化”的转化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马克思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早期就深刻地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结构的分化必然伴随着利益、阶级的分化,因而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对抗的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任何社会形态都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各结构之间不具有根本性质的对抗,而是具有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以及相互渗透的特点,因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走一条全面协调的发展之路。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入手,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只要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存在国家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认为只有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和国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马克思恩格斯等也从未否认国家的社会性质,并且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科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主义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现阶段国家的力量非但不能单纯的削弱,相反,在某些方面还应有所加强,国家力量的单纯退出只会造成更多的混乱。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结构分化时期,特别是在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后,由于社会组织尚未充分发育,政府的控制力的弱化及法律的不健全,社会有可能陷入无序的失范状态。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种利益的矛盾会引发社会的冲突。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建立的是强国家、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国家力量的单纯退出。因而,国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发挥基础性甚至主导性的作用,作为国家载体的政府也必然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其他文献
本文以解决火电厂热工和集控运行人员对控制策略调整与机组反馈、PID参数整定及优化分析、机组故障与DCS系统排查等功能需求为目的,提出了一种集控制、信息、仿真的一体化系
本文研究的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技术是在液压推力作用下,利用转向机构顶端的冲头实现套管冲孔开窗,然后继续加大液压推力实现钻管在滑道中的转向和送进,并利用高压射流钻头完
新形势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实现“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构建能上能下的新常态,必须处理好干部在涉及环境、标准、来源、公平、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新月异,公路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随之产生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从可行性研究、勘察设
已有田井软件存在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功能不齐全、导航不明确、适应性不是很广等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集固井工程设计、模拟、实时监测和事后分析于一体的新型固井软件.该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制度自信的启蒙教育。《政治生活》教材为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的实际、学
【正】一、背景介绍《怎样"花"钱》是六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生活俭朴行为文明》的"实践与探究"内容。本课让学生围绕"用10元零花钱办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主题,以个人或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