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尾扇头蜱生物学特性和唾液腺分泌蛋白分析及IgG结合蛋白的识别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蜱科的蜱能够传播许多种疾病,是吸血媒介中仅次于蚊类(Mosquitoes)排在第二位的极其重要的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传播媒介。它们具有地理分布范围广、气候适应能力强以及叮咬宿主的多样性的特点,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生物种群。硬蜱属蜱的生活史与它们的宿主特异性有关,在长期的进化和寄生生活中形成某些针对其宿主的机能来抑制止血和免疫应答。 Ribeiro记载,蜱具有很强的能力逃避或抑制宿主的凝血系统,使其对宿主的选择性减到最小。另外一些蜱在唾液中需要一些特殊的拮抗物,用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同时,Wang等研究认为,雄蜱可以帮助雌蜱吸血。刺激宿主对蜱的免疫反应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来源于唾液,由蜱的唾液腺分泌。唾液腺是蜱体内最大的腺体,从一开始吸血,蜱就将唾液注入宿主体内,大多数硬蜱的唾液中包含有粘结混合物,用来将蜱的口器固定于宿主的皮肤,各种各样的酶和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分子也来自于蜱的唾液腺和唾液。这些成分是获得成功吸血的基础,它们使血液不断进入叮咬部位,抵抗宿主的止血剂和炎症介质以及帮助蜱逃避宿主的排异反应。唾液腺成分分析表明它们有调节宿主的细胞因子应答和降低淋巴细胞对T-细胞有丝分裂应答的能力,蜱通过唾液分泌的麻醉毒素也能引起宿主的疾病甚至死亡。唾液腺也是蜱传病传播的主要器官。此外,这些活性成分提供的唾液活性传递(SAT)在非毒血症蜱传性病毒病的传递中起重要的作用。蜱的唾液腺蛋白组分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药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蜱的唾液腺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对蜱的免疫和生物制药有用的蛋白,如组胺结合蛋白(Histamine-Binding protein)、IgG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 、IL-2结合蛋白(IL-2 Binding protein)、 p29蛋白、HL34和35蛋白等。对有些蛋白的研究已有了突破性进展,已分离、克隆和表达了多种蛋白,某些蛋白已测出了其模拟结构。IgG结合蛋白的研究已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从各种蜱中分离出了多个蛋白,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已知蛋白的重组表达和功能测定上。Wang等从附尾扇头蜱的唾液腺中分离、测定和表达了三个IgG结合蛋白,并预测了他们的功能。本项研究旨在观察附尾扇头蜱在不同的饲喂方式下,雌、雄蜱的吸血能力,唾液腺分泌蛋白组分的变化情况,雌、雄蜱不同体重配对时各自的吸血情况、雌蜱的卵块重量和个数、饱血天数以及雄蜱不同体重下的唾液腺分泌蛋白的多态性,不同叮咬天数雄蜱唾液腺中IgG结合蛋白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分离和序列测定等内容。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数据的差异性和规律,推测其生物学意义。经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雄蜱无论配对与否,配对方式如何,各组相同天数的蜱相比较,吸血程<WP=6>度无显著变化,雄蜱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仅仅存在于叮咬点,当与雌蜱配对时,方可发挥生物活性的联合作用。或许生物活性物质并不能进入宿主的体液循环,经体液传递到达雌蜱的叮咬点起联合作用;抑或是进入体液循环的量很少,不足以引起蜱的联合作用。说明雄蜱帮助雌蜱吸血的功能是有条件的,联合吸血作用是雌、雄蜱在叮咬过程中达到严格意义上的联合方可发挥作用。2.雌蜱的体重增加明显,自第6天起,三个组的雌蜱在体重增加程度上有明显差异,单一雌蜱组和雌、雄同体不混合组雌蜱虽体重增加达3倍以上,但在叮咬第6~10天之间,体重趋于相对恒定状态,始终叮咬于动物体,并不饱血脱落。而混合组雌蜱的体重增加极为明显,最高增加量可达100倍以上。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各组之间或不同叮咬天数之间,混合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体重变化上差异显著。由此得出,雌蜱在整个发育期间,必须与雄蜱交配方可完成全部吸血过程,如不进行交配,则雌蜱虽大量吸血,但并不能饱血脱落。3.雄蜱个体与个体之间蛋白组分有明显的差别,叮咬雄蜱无论是何种叮咬方式、如何配对或在何种动物上叮咬,体重小的雄蜱(此处的“体重”是指饥饿时的体重)与体重大的雄蜱相比,它们的唾液腺蛋白组分有明显差别。小个体雄蜱的唾液腺蛋白组分中,有9条蛋白带发生变化,其中分子量为49.7kDa 、35.8kDa、16kDa、12.4kDa和10.8kDa的蛋白缺失;部分小个体雄蜱的21.5kDa的蛋白量明显减少,24.9kDa和23.3kDa的蛋白量显著减少;29.3kDa的蛋白量明显增加。本研究的意义是发现了雄蜱唾液腺分泌蛋白的分子个性现象,运用蜱的分子个性这一概念,成功地解释了硬蜱吸血时的聚集现象:不同表型的蜱协同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并在理论和实验中阐明了这一群集习性对强者与弱者个体的不同影响,及强弱共存对提高种群适应性的优势。分子个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提炼了表现型多样性的内涵,对实用领域,如抗蜱和抗蜱传病原体疫苗的开发与应用,也有指导意义。4.在对雌蜱唾液腺蛋白组分的研究中发现,在叮咬过程中,三个蛋白增加,一个蛋白减少。在混合组中,分子量为54kDa(F-A)、29.05kDa(F-B)和24.36kDa(F-C)的三个蛋白在吸血后才逐渐出现,蛋白量随着吸血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分子量为 21.08kDa(F-D)的蛋白则随着吸血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饱血后完全消失。根据文献推测,三个增加的蛋白或许为IgG结合蛋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计算机知识更新和技术运用演变日新月异,挑战了传统的职高计算机教学模式,加上职业高中的入学门槛降得越来越低,学生学习能力日益下滑,职高计算机教学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和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后,思考并总结了几种挖掘学生潜能的要点。  【关键词】职高 计算机教学 学生潜能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如何认识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如何破解新课程带来的一些新课题?这些问题涉及小学数学的本质与价值、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成长等方面。近年来,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国内外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进一步从教学理论上加以探讨,因此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哪些教学方法是好的?如何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去判别它们?从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
连铸方坯内部及外观尺寸的缺陷偏差程度直接影响到钢坯是否能顺利轧制出合格产品.通过加强一冷水和二冷水配水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可使连铸方坯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为控制新城疫的爆发,急需研制基因工程苗.为此,从澳大利亚某大学兽医病理系引进一株NDV热稳定性天然弱毒B95株,并选取其表面抗原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的编码基因为目的基因,根据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教学大纲提出了更加严格以及更加明确的要求,从数学这一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整
侦探维力斯一觉醒来,已经是后半夜两点多了。他烧了一杯咖啡,刚要喝,电话铃响了。“哈罗!”他问道,“哪里?”“我是利马公寓。侦探先生,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我马上到!”维力斯挂了电话,赶往出事地点。公寓门口,打电话的人正在等候。“是这样的:我是这里的夜间值班人。一刻钟前,这楼里突然断电,我刚要出去察看一下原因,一伙人冲了进来。看见他们人很多,我忙躲到储藏室内。他们直奔外出不在家的卡玛先生和埃
【摘要】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如今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借助它的综合处理能力,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化学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情境 直观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中外猪种在生长速度和肉质性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国外猪种如大约克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的优点,缺点是肉质差,适应性差;中国地方品种猪如皖南花猪具有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