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建筑中,建筑师忽略传统材料,逐步丧失自己的地域特色。建筑材料的不合理选择成为建筑污染环境、耗费能源的主要源由。基于此背景,研究本土建筑形式及环保建材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南方拱形大跨竹建筑采用中国南方盛产的毛竹,环保节能,竹建筑工匠利用毛竹壁薄耐弯的特性,创造出独特的拱形大跨的形式,其结构完整、受力合理可归为世界最优秀的传统竹建筑之列。本研究通过调研整理,使人们了解认识此种被忽略的优良的传统建筑,对其进行应用拓展研究,为将来的工用向民用的转型打下基础。试图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对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竹建筑进行系统研究,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传统材料的研究兴趣,为将来深入其他的传统建筑研究提供范本。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福建等地区的调研及以张培江为首的竹工匠的采访整理。按一下内容逐步了解大跨竹建筑:(1)了解竹材的材料特性及使用方式,按基础、屋架、屋顶三个部分分析世界各地搭建竹建筑的习惯。(2)调研中国南方地区的竹建筑类型,通过整理可分为:类穿斗式、中柱式、无柱式及拱形大跨式。并构造节点、演变方式予以详尽的分析。(3)选取南方地区最为优秀的、最为完善、使用最广的拱形大跨竹建筑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变体形式、组合形式、节点构造、建造过程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4)对屋顶、屋架、基础三个部分,分别采用形式创新、节点更替、结构改良三种优化策略,为其工业向民用的推广打下基础。(5)于2013年6月-10月为长沙市彩陶源村村民搭建竹制茶亭,在建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良节点、结合新型材料。并通过半年后的回访,进一步了解整个模式推广所需改良之处。通过总结—调研—改良—建造这一过程,对中国南方竹建筑,重点为中国南方拱形大跨竹建筑进行深入了解,促进环保材料的使用,重视传统建筑匠作习惯,为传统材料适应现代建筑体系,传统建筑的新型使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