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cell,BMDC)体外用HBeAg刺激,探讨HBeAg对LPS诱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在rmGM-CSF和rmIL-4联合作用下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别以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DC形态,经CD11c磁珠分选纯化DC,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行台盼蓝染色检测磁珠分选前后细胞活性。 2.体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μg/mL)刺激组,HBeAg+LPS(HBeAg5μg/ml+LPS1μg/mL)刺激组。按照实验要求对各组细胞进行不同干预。 3.收集各组细胞,用流式检测技术观察DC表型变化。 4.收集各组细胞,采用混合淋巴反应检测细胞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5.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分泌水平。为探讨细胞IL-12分泌的可能调节机制,另外设置SB203580+LPS组为阳性对照,即在DC培养体系中加入50μ mol/L SB20358024h后,再以LPS(1μg/mL)刺激后检测上清中IL-12水平。 6.以SB203580组为阳性对照,收集各组细胞提取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38磷酸化水平。 结果: 1.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rmGM-CSF和rmIL-4联合作用下诱导分化的细胞的形态与树突状细胞相符;采用CD11c磁珠分选后,流式检测细胞纯度较高,且分选前后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异。 2.LPS刺激可活化未成熟DC,引起细胞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在细胞培养体系中预先加入HBeAg,再予LPS刺激,则细胞表面MHC-Ⅱ与CD86的表达均明显低于LPS组(P<0.01)。 3.MLR结果显示LPS刺激成熟的DC显示更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HBeAg处理过的DC再经LPS刺激,其促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有限。当DC/T比值为1∶5和1∶10时,HBeAg+LPS组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弱于LPS组(P<0.01),而当DC/T比值为1∶20时,此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4.LPS刺激组DC分泌IL-12p70明显升高,与余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HBeAg预处理再以同等剂量LPS刺激后IL-12p70分泌高于空白组(P<0.01),但仍明显低于LPS组(P<0.01)。SB203580组的IL-12p70分泌量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余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5.LPS刺激DC可引起p38磷酸化水平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HBeAg或SB203580预处理细胞,再予LPS刺激,p-p38表达较单纯LPS刺激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1.HBeAg对LPS引起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从细胞表型、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三个方面。 2.HBeAg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下调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