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船舶压载水为外来生物入侵提供了途径和载体。为防止压载水中外来生物入侵,提高压载水的风险防控,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2月制定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已于2019年1月22日起对我国正式生效,我国的船舶压载水经验积累期也随之开始。作为最大的压载水输出国和输入国,目前我国对海洋外来生物,特别是船舶压载水引入的外来生物入侵机理、灾害监测及风险评估预警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在压载水检测、岸基处理和防控管理方面处于空白,无法满足我国当前对于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防控的要求。基于此,本文设计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防控平台和软件实现,对船舶压载水的信息申报、取样检测和岸基处理进行了业务化集成,为船舶压载水外来生物入侵风险防控及科学决策提供平台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压载水管理现状,结合我国的压载水需求对防控平台进行了业务需求分析和性能需求分析,并建立了防控平台业务流程模型。通过对压载水生物入侵防控的每一个业务模块分析,完成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防控平台总体设计。其次,本文将压载水防控平台设计为四个模块,分别是船舶信息申报模块、压载水现场快检模块、压载水标准检测模块和岸基处理模块。信息申报模块用于登记船舶压载水信息,并将船舶信息传递到现场快检部门;现场快检模块用于管理压载水快速检测的信息,并判断是否进行实验室标准检测;标准检测模块用于管理压载水标准检测的信息,并判断是否进行岸基处理;岸基处理模块用于管理压载水的处理信息,并允许压载水的排放。在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工作流程分析后,完成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防控平台详细设计。再次,本文利用JSP技术进行编程完成了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实现,利用MySQL数据库系统建立了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防控平台数据库,并进一步完成了防控平台信息申报系统、压载水检测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最后,在完成平台软件设计后对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对平台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防控平台,规范了监管流程、提高执法效率、减少执法成本,达到了对外来船舶检测“关口前移”的效果。在压载水履约的国际大背景下,为我国的压载水信息化综合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