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域网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设计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4468738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能实时监测心脏活动,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而市场上现有的心电监护仪体积大、功耗高、不易随身携带,在应用上存在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和研制一套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在不影响病人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心电远程监护的小型化、网络化、家庭化,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域网是一个以人体为中心覆盖范围、按照一定组织形式构成的微型传感器无线通讯网络。本文设计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是组成体域网的一个传感器节点。该传感器节点利用采集模块的模拟前端ADS1298将采集到的人体心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和A/D转换,通过STM32控制器实现心电信号的滤波、显示和存储,最后通过ZigBee和蓝牙协议构建的无线传感网络发送给终端设备,并在终端设备完成相应的软件功能,达到预防和诊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对远程心电监护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基于体域网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设计方案。  (2)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完成了心电信号采集模块、主控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为心电远程监测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  (3)完成了心电监护仪联机测试工作,经测试系统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所谓Rayleigh-Benard对流,是以Benard等人在1900年前的实验和Rayleigh在1916年的理论分析而得名,就是在一个封闭的腔体内,底面加热,顶面冷却,从而形成温度差导致腔体内流体运动的流动现象。本文采用大涡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圆筒内Rayleigh-Benard湍流对流问题,底部和顶部温度恒定,所有壁面都满足速度无滑移条件,并且本文重点研究了侧面冷却下圆筒内Rayleig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探测器距离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端武器装备中。由于应用于军事领域,对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组件的体积、重量、降温时间、功耗及
电容层析成像(简称ECT)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多相流检测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容器表面分布的电极对之间的电容值,采取相应的算法获得容器内部的介质分
作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本体,截至2007年8月,基因本体中共包含了大约23,700 条术语,对约20个生物数据库中超过1600 万条的基因和基因产物进行注释。 在语义网应用领域,基因
The doctrine of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HCSF) is a Chinese diplomatic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moving closer to the center of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