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清洁能源和储能载体的需求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产业迅速发展。镍钴锰(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较差,其偶发的“热失控”故障往往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此外,使用状态下的电池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高倍率放电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20762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WK232000005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清洁能源和储能载体的需求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产业迅速发展。镍钴锰(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较差,其偶发的“热失控”故障往往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此外,使用状态下的电池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高倍率放电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对放电模式下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危险性进行研究。本文针对18650型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围绕其在放电中的产热特性、热失控特性以及过放电循环后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问题,使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放电模式下锂离子电池热危险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在持续放电中的产热特性,对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深度下的电化学行为和热行为进行了分析,对比了 NCM523/石墨以及NCM811/Si-C两种体系电池在持续放电中的产热。锂离子电池在放电初期电压较为稳定,产热并不明显。当放电深度超过80%后,电池产热在极化作用下明显增加。当放电深度超过100%后,电池发生过放电,表现出了更高的产热行为并迅速损坏。NCM811电池相比于NCM523电池展示出了更好的过放电耐受能力,两种电池在不同放电深度下的过放电行为差异较大,但是其在电压维度上表现出了较高的相似性,证明了电压更适合表征锂离子电池在过放电中的状态。此外,利用内阻以及电压温度系数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产热机理,揭示了可逆热、欧姆热、副反应热在过放电中的作用,发现了可逆产热和欧姆产热是锂离子电池过放电中的主要产热,提出了锂离子电池过放电产热的有效预测方法。第二,研究了放电行为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对锂离子电池施加不同倍率的放电电流来模拟其使用状态。同时,利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试验台,为电池提供恒定的外部热源以触发热失控。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造成电池容量的减少,因此,对比分析了电池容量减少以及放电电流两个方面的影响,解释了放电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容量对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电池容量的减少,锂离子电池安全排气和热失控的触发时间增加,触发温度升高,同时热失控中的质量损失和最大温升速率减少。而放电电流对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进程仅有加速作用,其质量损失、安全排气和热失控的触发温度等特征参数均无显著变化。此外,对电池热失控前的内部能量分布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放电电流为4A时,仅电流带来的能量已与电池内部副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造成了电池热失控触发时间大大提前。第三,研究了过放电循环后锂离子电池的老化机理和热安全性变化。实验证明在过放电条件下,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加剧,且其容量衰减程度与过放电深度呈正比。0.5~0.0 V之间存在某一个过放电电压临界值,当锂离子电池过放电超过这个临界值后其容量衰退速度会急剧增加。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锂离子电池在过放电循环中的老化机理进行分析,明确了由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生长导致的锂离子损失是过放电循环过程中的主要老化模式。使用扩展体积加速量热仪(EV-ARC)测试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电位过放电循环后的热稳定性,揭示了过放电后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变化规律,并获得了其热失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经过过放电循环后,锂离子电池的自发热反应活化能降低,单位质量燃烧产热增加,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此外,基于热自燃理论对过放电后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临界条件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通风换热条件下的电池热失控临界环境温度(SADT),为过放电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使用及存储提供了重要指导。
其他文献
20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经历了学习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以西方绘画强调写实的造型原则和明暗光影的表现手法来改良传统人物画。其中,作为西方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线的运用同样对中国人物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不但使得人物画脱离了传统的面貌,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用光”技法和效果。因此,研究讨论现代人物画“用光”的发展过程,总结“用光”在现代人物画中的作用和审美内涵,对于
生物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材料在骨科和心血管支架等介入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植入材料在体内服役时要受到复杂的生理环境因素影响,例如生理流场和应力环境。目前,研究镁合金及其表面涂层的体外降解多采用静态浸泡试验,与真实生理环境相差较大,关于生理流场和应力环境因素对镁合金腐蚀速率和降解规律的作用机制和定量关系也鲜有报道。针对这些关键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体外模拟生理流场和应力环境的实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
第一部分五酯胶囊对仑伐替尼药代动力学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仑伐替尼的检测方法,研究五酯胶囊对仑伐替尼药代动力学影响;检测大鼠小肠及肝脏代谢酶及转运体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从分子水平探究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仑伐替尼对照组(1.2 mg/kg),低剂量五酯胶囊150 mg/kg联合仑伐替尼组和高剂量五酯胶囊450 mg/k
思辨设计在中国大陆翻译为思辨设计,台湾地区翻译为推测设计。实际上,思辨设计的作品拥有推测性与思辨性,应用未来与平行时空的时间轴概念,对未来进行思想上的实验与探索,由英国的设计学者兼教育者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与伙伴菲欧娜·雷比(Fiona Raby)提出,提倡设计脱离工业链后的独立话语权。本文笔者通过思辨设计的时间轴作为初始点来探索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概念设计。反向推测设计方法以过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深入研究,但井喷式增长的微生物组学数据需要更加高效的分析方法,而机器学习算法对于微生物组学数据分析和建模有着其独特优势。青藏高原地区虽气候恶劣、人口稀少,但其特殊的环境也造就了此地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对青藏高原地区动物肠道微生物组进行探索,可以进一步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本文对非侵入式无损伤采样得到的青藏高原大量动物粪便样本,基于16S
矿产资源产业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资源保障,中国作为全球矿产资源产业大国,对世界矿产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力。然而,矿产资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资源消耗过快、碳排放过多,使生态环境遭受威胁。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中国矿产资源产业摆脱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威胁的关键,是实现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矿产资源产业数据,测算G
硅基涂层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耐腐蚀、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气体阻隔性强,热导率高,电导率可控,光学性能好等,这些性能均可通过调控涂层元素组成获得。立足于硅基涂层的组分可调控性和性能多样性,使得此种涂层可以在很多领域得以应用。简单的硅基材料如SiO2,在芯片制造领域已经大量使用,通过添加其它元素如C、N或H等,使其成为最常见的硅基涂层材料。例如:用C原子替代SiO2中部分O原子,形成的SiO
聚丁烯-1(PB-1)是一种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由PB-1制成的商品具有高柔韧性,突出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PB-1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复杂的多晶型行为的影响。本论文选用不同分子量的PB-1均聚物及丁烯-1共聚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低场固体核磁共振(LF-NMR)技术,结合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散射(WAXD/SAXS)技术,对PB-1的分子链段动力学、
赋予材料自愈合能力有助于应对柔性器件因为反复弯折、拉伸及扭转等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具有本征自愈合能力的聚合物正面临着机械性能与自愈合性能难以兼容的问题。此外,大多数自愈合聚合物都需要人工干预以确保损伤界面完全接触才能发生自愈。基于此,本文将合成能够自发闭合创口的高韧性自愈合聚氨酯作为主要目标。首先,以脂肪族二硫键和基于羧酸的分子间氢键为研究重点,探查了动态键含量和软链段长度对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