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由于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比表面积大等优点,使得BC能用作吸附剂用于污水处理。然而由于BC表面官能团单一,导致BC本身吸附容量低,且其网状结构在传统回收工艺过程中容易被破坏,从而限制了 BC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为了提高BC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同时达到简易且高效回收的目的,本研究对BC先后进行Fe304磁性化和Si02稳定化处理,制得磁性块状BC膜(记为MSBC)。此外,为了使BC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本研究还制备了氨基化磁性BC/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复合粉末(记为 AMBCAC)。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MSBC和AMBCAC的成分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动态吸附实验探究MSBC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u2+以及AMBCAC对Pb2+和染料甲基橙(Methylorange,MO)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废水pH值、改性和污染物初始浓度(C0)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方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MSBC和AMBCAC对污染物的吸附机理。XRD和SEM的结果表明,Fe3O4和Si02均能良好的分布在MSBC纤维上,AC也能均匀的负载在AMBCAC纤维上,且经过改性之后,MSBC和AMBCAC仍能保持良好的三维网状结构;FT-IR结果表明氨基成功嫁接到AMBCAC上。动态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溶液pH对MSBC和AMBCAC的吸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pH可以改变吸附剂表面的电荷分布状态;与BC相比,MSBC对Pb2+的平衡吸附容量(qe)提高了 1.66倍,对Cu2+的qe也提高了 1.75倍,这是因为磁性改性为BC提供了更多的活性吸附位点;氨基改性后,AMBCAC对Pb2+的qe提高了 2.14倍,对MO的qe提高了 2.55倍;MSBC和AMBCAC的吸附效果与C0有很大关系,吸附量先随着C0增加而显著增加,然后逐渐趋于平缓,最后达到饱和吸附状态,这是因为C0影响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驱动力;实验数据与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得很好,说明MSBC和AMBCAC吸附剂表面的吸附位点是均匀分布的,且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力学的结果(△G<0,△H>0,AS>0)说明吸附是一个可行的、自发的、吸热的过程;AMBCAC具有较好的可再生能力和再生稳定性。本研究表明BC经改性后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