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本金购买本公司的股票,进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从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效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金融技术的创新与产权制度的变革,它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被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实践证明,MBO在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产权结构,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在我国,管理层收购出现于20世纪末期,它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曾经在全国的范围内得以广泛的推行。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学术界在管理层收购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尤其是侵占国有资产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MBO实施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相关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限制性措施的出台使得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较最初实施时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本文是以案例分析为主,分析上市公司“粤美的”和“新浪”的MBO的相关问题及其影响来说明二者的差异。本文选取这两家公司进行分析是因为这两家公司的MBO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2000年,上市公司“粤美的”在全国首先完成了管理层收购,这在我国当时可以说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讨论,主要集中在筹资渠道的合法性和收购价格的公允性上,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次MBO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收购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一种侵占和变相转移而对公司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粤美的”的MBO对我国上市企业改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它开启了上市公司进行MBO的序幕。新浪公司在2009年的年末完成了又一个引人注意的管理层收购的案例,这不但是因为它是在我国第一个上市公司MBO完成的10年之后进行的,更是因为这次的MBO是在我国企业改革较为关键的时刻,有许多法规都处于试行的阶段,它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的改革无疑起到了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尤其是新浪公司进行此次MBO的筹资情况和定价问题更是很具有代表性,与“粤美的”的MBO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对这两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都是从定价,融资,收购主体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最终后得出结论。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进行了分析描述,探讨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论文的理论意义,文章结构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总体描述。第二部分阐述了MBO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的学说分类,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描述,重点将MBO在外国与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体描述,并且比较分析了中外MBO的发展历程的不同及发展条件的区别,着重强调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MBO所需要的条件。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部分,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通过分析粤美的的MBO案例和新浪公司的MBO的案例情况,主要分析这两家公司MBO的融资问题,收购主体的确定问题,以及交易价格的确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运用数据、表格等参考指标说来明这十年来我国MBO的发展情况。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另一个重点,主要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MBO在融资问题,收购主体的确定,交易价格的确定这几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缺陷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这几方面的缺陷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及意见。最后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论文会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改善的建议及措施,希望能使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变得更加有序化和规范化。总之,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是我国现阶段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上规范管理层收购是提高我国企业兼并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必要的途径。我国目前关于管理层收购的案例研究中关于最新发生的案例研究的不多,本文在参考了有限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所做的研究力图通过最近的案例发现我国现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