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模式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q2269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德育社会化是近几年来我国德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校德育研究与实践探索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高校德育社会化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德育与其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密切合作、交互渗透的双向过程,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实现必须以空间上诸多个体的共同活动和时间上诸多个体的连续活动为条件。因此,构建以高校为主导,家庭为依托,学生积极参与,整合全社会资源与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大、中、小学承接递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素质育人的社会化德育体系是实现高校德育与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实践模式。本文主要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来探究构建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模式。首先,从解读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模式及其构成要素入手,通过对高校德育社会化涵义与实践模式涵义的解读,概括界定出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模式的内涵,并明确构成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模式的构成要素。其次,研究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发展的现状及其成因,全面概括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发展的成果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明确指出制约高校德育社会化实践的原因,为之后的模式构建做好铺垫。最后,从理论上探究了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外部与内部实现条件,还从可操作层面,构建了以高校为主导,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形成高校德育与社会、家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的实践模式。
其他文献
自1998年开展国防生培养工作以来,我国在校和毕业国防生已超过10万人。作为一支重要国防后备力量,这支队伍思想基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人民军队建设和未来发展走向。2009年教育部
针对个性更加张扬的“90后”大学生团体,如果还按照传统的训导、说教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违背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精致育人”模式在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教育环境
唐代的人物俑作为随葬明器,逼真而详尽地记录了社会生活,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及各类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实物资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又要激活乡村社会内生资源,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解决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硬货”很多,而我最为关注的,是首次明确提出要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办法。$$近几年,部分地方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备受关注。种种迹象显示,应对
报纸
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课堂是培养社会未来发展人才的主阵地。培养心智健全的人是教育的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其为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利益相关者理论日益在管理学科、企业伦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在理论框架、研究传统等方面均有了较深入的探讨。但在实证研究方面,该理论仍显薄弱。特
<正>樱桃是落叶果树中上市最早的果品,果实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鲜食水果。成熟期集中在5—6月份,此时正值夏季,气温较高,采收后果实容易变软腐烂,从而失去商品价值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所谓“一切社会关系”既包括了现实的一切社会关系,又包括了虚拟的一切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