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大国的“一带一路”认知研究 ——以伊朗、埃及与沙特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进的对外合作倡议。中东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之地和重要区域,其态度和政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中东地区国家众多,国情也各不相同,逐一研究并不现实。因此,本文试从具有代表性和全局意义的地区大国着手,研究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本文以伊朗、埃及和沙特三个中东大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一带一路”倡议认知进行研究。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只探讨个体之间的认知,本文则将认知的主体由个体推广到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心理学中,认知探讨的是表象、认知、元认知三个层次,而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根据认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界、学界、民间三个层次。认知意象从个体间的意象推广到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形象建构,认知从此完成了从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的结合。本文选取伊朗、埃及、沙特三个中东大国为案例,重点对以上三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认知产生的基础、认知现状、认知的影响因素以及认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为深化三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良性认知提供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中东三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中,产生了不同的认知模式。第一,伊朗由于其大国心态和受害者心理形成的历史包袱,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双重认知,导致该倡议在伊朗的推进面临挑战。第二,埃及作为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自建交后与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良好的历史体验使埃及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总体良性认知。埃及总体良性认知的产生使“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及稳步推进。第三,沙特虽与中国建交时间较短,但是双方紧密的经济合作促成了其对“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良性认知的产生。沙特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总体良性认知,但是中沙双方的合作仅限于经济领域,人文和政治领域的合作仍需加强,因此两国的合作面临转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实施中招美育考试改革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措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将美育考试纳入中招考试总成绩,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前,互联网和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着又一轮的产业升级。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传统行业,以及传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是这一技术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这过程中涌现出多样的商业模式和活跃并购行为。深入把握这一趋势中的商业模式和并购行为特征,对引导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和网络效应经济理论为基础,对网络效应背景下的企
学位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促进师生终身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以“卓越高新、品质教育”为目标,坚持“体育为基、智育培优、美育引领”,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进行实践探索,深入推进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高新区美育工作聚焦存在问题、聚焦发展需求、聚焦提升目标,破解美育工作路径依赖,依托美育工作科研体制改革,通过“研、训、评、展、赛、演”一体化教师发展模式,创新美育工作,打造科研型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