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体动力特性在建筑地基、土石坝、铁路路基等工程设计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代表土体动力特性的诸多参数中,最大剪切模量在预测土体变形、液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学者对最大剪切模量的研究多关注于细粒土,对于粒径较大的粗粒土由于试验仪器限制等原因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9023):筑坝堆石料应力历史的记忆强化和退化机理及对高面板坝抗震安全的影响与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9023):筑坝堆石料应力历史的记忆强化和退化机理及对高面板坝抗震安全的影响;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QNRC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体动力特性在建筑地基、土石坝、铁路路基等工程设计中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代表土体动力特性的诸多参数中,最大剪切模量在预测土体变形、液化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学者对最大剪切模量的研究多关注于细粒土,对于粒径较大的粗粒土由于试验仪器限制等原因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9023):筑坝堆石料应力历史的记忆强化和退化机理及对高面板坝抗震安全的影响与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QNRC001)的支持下,利用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研究所的三轴加载系统与波速测量系统,对取自两个不同土石坝工程现场的粗粒土材料进行了最大剪切模量的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中试验所用材料共有两种,分别为砂砾料KLBL与爆破料RM,两种材料分别取自不同地区的工程现场,比较具有代表性。首先对两种材料进行筛分,并对土料的比重、岩性、颗粒形状等进行分析统计,同时按照规范确定了粗、细粒部分分界粒径,确定了试验所用级配及工况,为后续试验做好准备。(2)在测定土体最大剪切模量过程中,剪切波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首先明确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种剪切波传播时间判定方法(初达波法、峰值法与互相关法)的判定原理,随后运用三种方法得到了标准砂试验的波速,结果表明:峰值法在每级围压下波形清晰、测试结果稳定,相比于初达波法,峰值点容易识别,可减小主观识别带来的误差,并且通过与其他学者结果对比证明了峰值法的准确性。(3)对两种试验材料分别开展了8种不同含砾量、7级不同有效围压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于含砾量阈值80%时,最大剪切模量变化很小,达到阈值后,剪切模量随含砾量增加而快速增加。对Hardin公式中的常量A与n研究分析发现,当含砾量大于阈值时,A与含砾量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n与含砾量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以对应的形式引入含砾量影响后,明显提升了最大剪切模量的预测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的加剧,人类生存与资源消耗间的矛盾愈加凸显。同时,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环境不尽人意。在此双重背景下,如何通过低碳、环保措施优化村落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研究锁定渤海西域村落,基于地貌类型选取典型村落作为样本,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识别、提取村落空间特征,并探讨其空间效能与微气候关联机制;以定量、定性分析和机制研究为依据,结合现状分析
在高密度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以公共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社会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人地之间的尖锐矛盾。公共轨道交通站点作为潜藏着巨大可能的公共空间自带源源不断人流量,而商业综合体则是承接消化客站人流、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功能复合化空间立体化的城市节点的不二选择。而2020年9月正式发布《城市轨道TOD综合开发项目通用技术规范》中正式定义了枢纽型TOD项目的概念,枢纽型TOD项目场
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夜间光照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遥感与实测技术在城市夜间光环境研究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测技术的数据精准,但受仪器数量、测区可达性的限制,研究范围有限;遥测技术的数据虽具有大尺度、高精度的特点,但早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并且数据缺少光度量定标。本研究使用城市典型街道的夜间光环境遥测、实测数据,探究Luojia高精度夜光遥感数据与多空间、多参数地面实测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具备遥
水工隧洞围岩的稳定性是水电工程地下结构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工程中通常采用确定性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如工程地质类比法、解析法、数值分析法等。由于影响隧洞围岩稳定的因素众多且存在不确定性,传统的确定性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围岩稳定安全可靠性的考虑不够全面。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结构可靠论理论,以喷锚支护水工隧洞为研究对象,采用弹塑性力学解析方法构造功能函数,考虑物理力学变量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以及失
二十一世纪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2006年起,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领我国乡村地区进入深入发展阶段,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重新成为国家建设的核心焦点。晋东南地区乡村地理文化环境独特,存留着大量历史悠久、古迹丰富的传统村落。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中,传统村落呈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乡村风貌与聚落肌理受到极大的破坏。如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艺术以及经济价值和动态发展的特性。适当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升村落经济、发扬村落文化。但传统村落目前存在保护观念和方式的缺失、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的不足、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等问题,导致村落文化被割裂、特色消失,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内蒙古老牛湾村发展乡村旅游数十年,仍处于保护与发展的初期,旅游发展没有与村落保护形成促进关系。如何保
科技在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产生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居住的建筑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科技在方便人们的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冲刷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地方性传统建筑也正在被消解。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地方性村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其建筑也面临着消失危险。现代化的高技术在具有浓厚历史传统的乡村建筑的建造中往往难以推广,而适宜技术在地方性
互联网时代下,体验经济和消费文化兴起,随之,物质功能淡化、消费意识形态符号化、建筑空间角色立体化,消费需求从物质实体转向精神满足、从使用价值转向“编码价值”、从物的消费转向“物的空间”的消费。传统书店逐渐被体验型书店所取缔,购书行为发生了文化消费的空间转向,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阅读载体的媒介转向。因此,在书店设计中,如何营造出具有“难忘的回忆”的体验,塑造“物的空间”的角色,将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首
随着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单纯以提高材料强度、配筋率或增加构件截面积的方法来满足高烈度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不符合经济性。目前,支撑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多重抗侧力体系,支撑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当其破坏失效后,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将承担全部侧向荷载,为结构提供了安全储备。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作为一种典型的减震耗能元件,解决了普通支撑在受压状态下
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筑所营造的空间,在舒适程度与健康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今的城市中,建筑高度的参差不齐,建筑体量的大小不一,建筑形态也因功能属性不同变得丰富多样,使得近地层的粗糙度增大,增强了对低层流的摩擦效应,影响了城市的散热。而目前广大建筑、城市规划以及工程设计师对于微气候环境的变化尚未足够重视。因此,对不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