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不断繁荣,综合国力日渐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明显增强。“中国热”和“汉语热”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大量热爱中国文化,想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求学,另一方面中国派遣了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到国外任教,这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跨文化交际教学,跨文化交际包括跨文化语言交际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这两种交际方式互为补充,互相渗透,联系紧密,缺一不可。其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减少交流障碍,避免文化冲突。非语言交际多通过视觉、触觉等产生效果,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谈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绪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基本内涵、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方式运用原则和学习策略、结语。文章分析了在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时空行为等方面,印度、泰国、韩国、蒙古国、赞比亚等亚洲、非洲国家行为规范与中国相比较所发现的差异。文章还提出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运用原则与学习策略。文章的新颖之处是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印度、泰国、日本、韩国、蒙古国、赞比亚等亚洲、非洲国家的非语言交际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涉及中国与英语国家对比,不涉及中西对比的内容。与此同时,文章体现和贯彻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理论知识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措施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总之,积极开展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和努力探索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紧密相联,尽早建立我国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是当务之急,这既是我国对外交流、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是相关学者当前的光荣任务。
其他文献
就Ecolo公司提供的天然植物除臭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除臭性能进行了试验 ,确定了较好的配方及用量 ,其中 1 # 工作液对H2 S去除率达到 99%。 1 # 、4# 工作液对NH3去除率在
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是我国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正我国正致力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法治"又成为了法律界和社会各界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畸形水果”、“爆炸西瓜”等报道引发了大众对膨大剂安全性的关注,一些伪科学文章趁虚而入,将谣言以惊人的速度
鲁菜名称是一种社会语言形式,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本文以鲁菜菜谱、实地考察、网络调查和《鲁菜标准体系》里的鲁菜名称作为基本语料,运用了饮食文化学、消费心理学、接受
<正> 早在1932年Ferguson报道了云母可危害人体健康,1933年Jones提出绢云母可致矽肺。此后各国学者对云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现场作了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随着云母工业用
期刊
第一部分脑β-淀粉样蛋白的PET显像药物11C-DPOD的放射性制备及质控标准的建立目的:研究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PET显像剂“C-DPOD([N-甲基-11C]-3,5---苯基-1,2,4-苯并噻唑)的制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具有资源、环境及社会功能等多种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湿地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脆弱性,加之巨大的人口压力、掠夺性的开发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地理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地理教学上出现学生的知识建构与素质发展的矛盾问题。
《黑暗之心》是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作者将其在刚果地区六个月的经历写成了这部作品。它是康拉德丛林小说的一部杰作,其间详细阐述了其灵魂深处的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对支架式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具体的研究,且将支架式教学用于一些具体的学科教学设计中,效果较为显著。然而,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设计领域中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