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的设施农业多以温室与温室生产作为农业开发区的主要示范项目,其规模与范围大、标准高。温室大棚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其结构日渐成熟,标准越建越高,种植品种趋于高品质、名贵高价值发展。随着精准农业、受控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大棚生产普遍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管理手段落后、单位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冬季多阴雨、阴雪天气条件下,往往由于管理设备与管理手段的落后而不能使温室环境得到有效的调控,使温室生产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既是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怎样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手段自动调控温室环境与水肥,营造作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品质和调控作物生长尤其是名贵品种、名贵花卉的上市时间,作到应时上市,则是提高温室生产经济效益、使温室生产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和具有发展后劲的关键技术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实际生产管理问题,随着温室生产的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这个矛盾将日渐突出。为此,研究适合于我国温室结构和国情,营造适宜的温室生产环境,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是目前设施农业生产中需求的实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加大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使温室设施建设标准不断提高,其棚室结构的研究也日渐成熟。但其生产科学管理手段和措施的研究落后于棚室结构的发展,尤其是棚体标准的提高,投入的加大,要求高效益、高品质、名贵品种的种植,对生产管理和生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先进的科学管理措施,更应具备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棚室环境进行自动检测和调控,营造适宜的作物生长环境,准确、及时掌握环境数据,时实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病的可能性,建立必要的综合防治模式,成为目前温室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研究课题结合我国38o-42o纬度区的温室生产实际,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温室环境监控之中,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技术成果: <WP=67>l、适宜我国国情的日光温室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整体装配;2、建立了病虫害中短期时实预测预报模型和综合防治模型:3、集自动监控技术、灌溉技术、预测预报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于一体的温室环境生产管理模式。本系统的研究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切入点,解决温室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生产管理关键技术问题,并适应未来的生产发展需求。其未来应在示范区周围向外辐射,在华北地区的蔬菜产区进行推广,选择示范点,而后扩大到全国。以示范园区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的温室群和高标准的连体温室为推广重点。此成果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必将会带动全国的温室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为设施农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化管理转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与手段,对全国农产品集约化、产业化生产、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真正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目前已在河北省的几个示范区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本项目的创新点是:①将温室环境多参数的自动采集、数据变换、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的集成;②基于交流电路作为传输介质的分布式监控理论;③基于温室环境数据的棚室主要品种蔬菜病害中短期时实预测预报理论。本项目的技术关键是:(1)适宜我国国情和日光温室结构的棚室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整体装配;(2)病害中短期时实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3)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模型的建立。该成果是以本着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目的,力求可靠、适用、安全、价廉,避免单纯追求奇、特、新。为生产高品质、无公害绿色蔬菜、名贵花卉,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先进的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