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跳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股骨BMP-2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u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理想的大鼠纵跳运动模型,为研究纵跳运动模型对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内在调控机制的影响提供有效的参考;2、探讨纵跳运动模式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3、探讨纵跳运动模式与游泳运动模式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4、探讨纵跳运动模式对大鼠股骨软骨组织BMP-2mRN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最终目的在于了解纵跳运动模式对生长期大鼠骨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与游泳运动模式相比较,分析两种运动模式对骨代谢影响的差异,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并为中老年预防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自制大鼠纵跳跳箱。将大鼠放入跳箱后,通电,使大鼠在电刺激下,跳上安全平台,并休息20秒。如此循环,直至完成训练的次数。2、对模型大鼠反应的观测:观察实验运动期间大鼠活动、饮食、体重变化、皮毛尾部色泽;并在最后一次运动后大鼠尾部取血,运用全自动乳酸检测仪测血乳酸;3、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量721分光光度计和南京建成生物公司试剂测血清钙离子、磷离子、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4、股骨、胫骨形态学的测量运用游标卡尺测量股骨、胫骨如下指标:长度、远端宽度、远端厚度、中段宽度、中段厚度、近端宽度、近端厚度;5、大鼠股骨骨密度的测量运用双能X线扫描仪检测大鼠股骨骨量、骨密度;6、股骨软骨组织BMP-2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运用RT-PCR半定量技术检测大鼠股骨软骨组织内BMP-2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计算出每个样本BMP-2的光密度值及其与对应内参GAPDH的光密度值的比值。【结果】1、大鼠基本情况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大鼠活动自如、进食无受限。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在体重上没有差异;游泳组体重虽比前两组轻,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2、大鼠股骨、胫骨形态变化比较:虽纵跳组和游泳组在股骨、胫骨形态学指标上与安静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3、大鼠股骨骨密度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明显高于后者;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有增高的趋势。4、大鼠椎骨骨密度的比较: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性差异(P<0.05)。5、大鼠血乳酸值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6、大鼠血钙、血磷浓度的比较:纵跳组、游泳组的血钙、血磷浓度与安静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7、大鼠骨形成生化指标ALP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8、大鼠骨吸收生化指标TRACP的比较:与安静组相比,纵跳组和游泳组TRACP的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9、股骨软骨组织BMP-2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纵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游泳组与安静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纵跳组与游泳组相比虽然增高的趋势明显,但没有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建立了SD大鼠纵跳运动模型,成功模拟了纵跳对大鼠骨代谢的主要生理刺激,为进一步研究纵跳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2、运动实验8周后,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表现为纵跳比游泳能有效促进骨形成。3、运动能有效促进骨生长,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升高。与游泳组相比,纵跳运动模式对股骨骨密度的影响更大。4、运动引起的骨代谢变化与局部细胞因子对骨组织的影响有关。运动可以引起BMP-2的升高,从而影响骨的生成代谢。5、纵跳运动可以在较小的强度作用下对骨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家庭教育,对人产生的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是父母
目的:研究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对大鼠肌卫星细胞及AMPK、TSC2、mTOR的影响,探究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为骨骼肌损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
随着ICT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E-learning也正成逐渐成为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教育(e-Education)引起教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