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高压致磷酸铝非晶化过程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人们发现,当压力增加到15GPa左右时,磷酸铝晶体发生由晶态到非晶态转变的现象。然而,很难在实验上原位观察到高压下晶态到非晶态的转变过程,使得人们对于该材料非晶化过程的细节缺乏了解。第一性原理计算能准确的模拟材料的加压过程,并且可以用统计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材料的原子结构进行分析,对磷酸铝晶体压力致非晶化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对压力下磷酸铝晶体非晶化转变的过程以及溶胶凝胶制得的非晶态磷酸铝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第一性原理计算方面,以石英型磷酸铝晶体(α-AlPO4)结构模型为基础,采用压缩模型尺寸的办法模拟样品受到外加压力的过程,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VASP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最优化。并且计算各个压力下模型的微观结构(态密度、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和键长)及宏观性质(密度,体积,总能量),对输出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了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随外加压力变化发生的演化规律。实验方面,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透明无色非晶态磷酸铝,采用DSC方法对非晶磷酸铝的析晶过程动力学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外加压力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用VASP程序自带的等静压参数进行加压模拟得出的结论与实际不符,而使用压缩晶格参数的方法和实验结果相一致,即在20GPa左右,磷酸铝晶体发生非晶化转变现象。  (2)计算了各压力下磷酸铝模型(72个原子)的态密度,径向分布函数等。当压力增加到20GPa左右时,磷酸铝的径向分布函数中铝氧和磷氧峰开始展宽,即键长分布范围突然扩大,以及电子态密度的局域性变差。这些数据都可以说明,磷酸铝晶体在20GPa左右开始发生到非晶化转变。  (3)计算磷氧键和铝氧键键长分布,其差异表明,铝氧键对磷酸铝非晶化过程起关键性作用,推测体系中弱键的存在会大大降低材料非晶化的临界压力。  (4)实验上,我们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无色透明的非晶态磷酸铝,通过DSC热分析测试没有找到玻璃转变点。通过样品弛豫后的DSC测试,我们推测这样制得的非晶相不稳定,加热条件下,磷酸铝样品还没有发生玻璃转变就已经开始析出晶体。  (5)通过计算获得了非晶态磷酸铝的析晶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样品形核后,核长大的速率增加的非常缓慢,使得DSC析晶峰上开始阶段放出的热量比较少。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某个数学知识,或者生成某种数学思维的能力;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数学教学的视角下来看,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
钛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比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中温性能稳定等突出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化学领域。但是,当使用温度高于600℃时,钛合金较弱的抗氧化性能限制了其
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置课堂,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到一定程度,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提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指导时说了一火车,但是学生的习作往往十分空洞无味,甚至假话连篇.那么怎样让每个孩子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呢?
红薯淀粉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研究采用IC反应器和接触氧化法处理红薯淀粉废水,接种了UASB反应器中的厌氧颗粒污泥,通过控制系统运
中职数学作为必修科目,对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文章针对中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快速普及,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教学中需要突破的一个课题.师生互动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
双极膜是一种特殊的离子交换膜,由阳离子交换层、阴离子交换层和介于中间的过渡层构成。在反向电压的作用下,可以将水解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和传统电渗析法相比,双极膜
南淝河是巢湖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合肥市工业、生活废水外排巢湖的通道。近三十年来,南淝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渐突出,其中尤以内源磷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不容小视。 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