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活跃于40年代并延绵至新时期,蔚为大观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的历史之中,因其独特的书写手法,全新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建构理想而备受理论批评界的关注。诗化小说融诗意抒情和写实叙事为一体,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体价值。诗化小说所追求的艺术直觉与印象主义批评方法的内在运思上有相通之处。所以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视界中,一些学者专家往往用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方法,以审美情调和文体特征为切入点,对诗化小说进行个案关照。人们通过对诗化小说的文本解读和分析,提升出一些诗学范畴,进而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领域。总体说来,学术界对诗化小说这一独特的小说类型,做了大量的阐释与评述,但多集中于审美特色及文体意义等方面。从风格学、语言学、叙述学的角度,整体的宏观的研究得成果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在诗化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的关系中,在审美的层面上,考察其独特的人文理想、审美意象、审美情调及其语体特征,以期对诗化小说做一个整体性的、综合性的阐释和把握。
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本文一则从“发生学”的意义上,对诗化小说兴起的历史语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探讨了诗化小说的生成与演化的文化艺术渊源,强调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产生,虽然与西方现代小说的影响相关,但其归根依然是中国文学悠久的抒情传统,其既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而又有所超越。同时,诗化小说的生成还与西方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引进与移植密切相关;二则探讨了诗化小说主题学的意义——人性主题,强调现代诗化小说具有原生态的野性人格、天人合一的自然人格、自主自为的理想人格三种精神品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现当代小说的过分社会化与理性化的色彩,凸现了文学的“人学”特征;三则从“美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诗化小说的审美理想。诗化小说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对生活进行过滤与净化,展现出古朴美、清纯美的人生图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审美理想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的审美意识、田园牧歌的审美情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和忧郁、感伤的审美基调等几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成为诗化小说实现自身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成为解读诗化小说的重要途径;四则探讨诗化小说的语体风格,诗化小说作为融合了叙述方式和诗意方式的独特文体,除了具有一般叙事小说的最基本的规范外,还具有了一般小说所没有的诗化特征:叙事内容的抒情化,结构的非情节化,语言风格的诗化。
诗化小说在现代抒情小说中占主体地位,它与写实类小说相抗衡和补充,推动现代小说文体的发展。不仅如此,在许多写实小说日益暴露出观念化、图解式的弊端的今天,诗化小说越来越显露出其迷人的艺术魅力,它的重抒情、重语言的追求,情节的淡化、诗化的倾向,它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都似乎正契合了代表整个小说文体发展的某种趋势,给小说发展展现了广阔而美好的前景。诗化小说不但在当时那个时代文坛表达出一种意义存在,并且对当代小说带来了更丰富的影响,诗化小说更富有当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