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人们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和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仍处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们不再象过去那样骄傲和令人羡慕了,而是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家庭贫困和人际关系等诸多人生事务的处理,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容易身心失调,因此倍受着“何以为生”问题的困扰。同时,市场经济中价值观的多元化,信仰的失落,精神生活的贫乏,使得正处在第一次脱离父母羽翼独立面对人生重大事务的“二次断奶”期的大学生们,尤其是耐挫力差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又深陷“为何而生”的意义迷茫和生命困顿。部分大学生,轻者则是过早的世故圆滑、得过且过和游戏人生,重者则是打架斗殴、网瘾吸毒,甚至杀人或自杀。本文从大学生存在的这一事实和问题出发,主张应紧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进行人生哲学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各种人生课题的“自我统合”,建立起人生意义的根基。而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和关键,应该是生死观教育。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生死观与生命教育的关系,认为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必须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的突破则是生死观的建构;第二部分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死观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造成这些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多种途径所导致的当代大学生们对以往的生死观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解;第三部分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力求确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的内容;第四部分总结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的途径和关于进行生死观教育可以及如何借鉴传统文化资源的建议。死之超越和生之幸福是人生互渗的两面。本文试图使当代大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生死意义和生命内涵的基础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积极从各种人生问题和生命困顿中解脱出来,提升生命的品质,从而获得人生的幸福、安宁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