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聚合物具有一般聚合物所不具有的特性,例如光学活性、手性放大效应等,从而近十几年来引起了很多科研人士的兴趣。聚乙炔的主链上具有单双键交替存在的共轭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其很多优良的特性,诸如顺磁性和导电性。但是,合成得到的聚乙炔在应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限制,例如难溶、热稳定性较差以及难于加工等缺点。因此,科学家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得到了具有特定取代基的螺旋聚乙炔衍生物,进而又制备了取代聚乙炔纳米粒子,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上述局限性。近年来,研究者们分别通过乳液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等方法合成得到了尺度从纳米到微米的各类取代聚炔微球,并成功应用到了手性领域中。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将内核和壳层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因为它的结构、组成和性质能够在纳米尺度上进行设计,所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具有磁性粒子(Fe3O4)内核和有机壳层的复合粒子拥有独特的性能和应用:超顺磁特性、生物相容性和催化特性。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乳液聚合合成制备一种内核和壳层化学键接的Fe3O4@取代聚炔核壳微球,成功将螺旋取代聚炔的光学活性和Fe3O4磁性能结合到统一的整体中。同时,我们对其的手形识别能力进行相关应用实践。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Triton X-100作为乳液聚合乳化剂,对炔基化的Fe304进行乳化,加入取代炔单体后进行聚合,从而制备得到粒径在1μm左右,尺寸大小均一的Fe3O4@取代聚炔核壳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表征,观察了核壳微球的整体结构和表面形态。通过圆二色谱和紫外测试表征了核壳微球的光学性能。通过磁滞回线的测试表征了核壳微球的磁性能。通过核壳微球对苏氨酸过饱和溶液两次诱导结晶过程,得到的苏氨酸晶体的e.e.值(对映体过量)达到90%左右。并且通过在诱导结晶过程中跟踪取样测定SEM和旋光,来揭示诱导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态和e.e.值的变化。2、首先通过含有邻苯二酚侧基基团的聚炔单体3与单体1进行共聚反应制备得到含有邻苯二酚基团的螺旋取代聚炔,通过金纳米粒子与邻苯二酚基团络合作用生成聚炔@金纳米粒子核壳复合微球。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得到粒径在500 nm左右的核壳微球,粒径大小基本均一。圆二色谱和紫外的测试表征合成得到的核壳微球具有良好的光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