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市场是否具有良好的波动特性是判断其成熟与否的一个依据。本文对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日经225指数、韩国综合指数和恒生指数分别建立双时段CGARCH模型计算日内波动率与隔夜波动率。各市场指数的日内、隔夜长期波动数值之间差异都不大,日内、隔夜短期波动均存在杠杆效应。沪深300指数的隔夜波动率与日内波动率的比值低于其他指数的比值。进一步研究中国股市17个行业指数的波动概况,各行业指数的日内、隔夜累积收益情况、杠杆效应与沪深300指数的情况基本一致。隔夜波动率与日内波动率变动趋势一致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波动率上升阶段差距较大,下降阶段差距较小,但两者比值无显著上升趋势。最后在牛市、熊市、震荡和总时期中分别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日内波动率、隔夜波动率和日内波动率与隔夜波动率的比值为被解释变量,市值、换手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市盈率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各种行情中换手率对日内波动率和隔夜波动率均有正向影响,不同阶段的牛市中换手率越高,当日波动中日内波动的比重越大,但是在不同阶段的熊市换手率对波动率比值的影响不一致,长期来看换手率越高,波动率比值越大;不同阶段的牛市中市值对波动率及波动率比值的影响不一致,在三次熊市中情况也是如此,但长期来看市值越大的股票稳定性越高;牛市中机构持股比例的影响不稳定,熊市中机构投资者逐渐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在震荡阶段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波动主要产生于日内交易,长期来看市盈率上升导致股票隔夜波动的加剧程度高于日内波动;由于市场环境等方面不同,各因素在同一类型市场行情的不同时段中对波动率及波动率比值的影响方向不一致;震荡阶段包含多轮周期,可能导致各因素在不同行情下的影响效果被“抵消”,使得最终表现是该因素对波动特征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