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认为,当公司中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大股东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制衡作用,既可以监督经理人以提高经营效率,又可以防止大股东凭借其控制性地位进行私利行为,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冲突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格局也会带来一类新的代理冲突,即大股东之间的冲突,由此引发大股东进行控制权争夺。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争夺事件频频发生。为什么大股东之间无法发挥有效的制衡作用转而陷入控制权争夺的“泥潭”,控制权争夺对以董事会治理为核心的公司治理以及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其影响的路径与程度如何,这些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海航创新在家族创始人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时形成两大股东并存的格局,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控制权争夺,甚至形成了“双头”董事会的惊人局面。该事件影响较大且具有典型性,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多个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本文试图以海航创新的控制权争夺事件为例,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本文通过考察企业内外部环境,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建立了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成因→路径→绩效的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事件研究法、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对海航创新控制权争夺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控制权私有收益是诱发海航创新控制权争夺的主观动因,产权不明晰为海航创新长期的控制权争夺提供客观条件;控制权争夺导致董事会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双重”失效,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影响其稳定发展。 本文对于民营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相关理论与实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分析控制权争夺的深层原因、路径、绩效,建立了一个解构视角下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制背景,从侧面探究出控制权市场在我国发挥相机治理作用的局限性;同时,本文将代理冲突的对象由股东与管理层、大股东与小股东转至大股东之间,拓展了公司治理的内容。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家族企业实现控制权平稳过渡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也为多个大股东发挥有效的监督、合作效应以及改善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