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沟渠对氮磷的净化及狐尾藻对氮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一种主要污染源,其中农田氮、磷的大量流失是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利用连接河湖和农田的排水沟渠净化面源污染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本文一方面通过对生态沟渠的水质、植物和底泥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室内盆栽培养试验,探讨种植狐尾藻对上覆水-沉积物两相及系统总氮的吸收效果、狐尾藻吸氮量及对系统除氮的贡献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09年9月、10月、11月和2010年1月、5月、7月、8月、11月生态沟渠对进水总氮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为1.71%~57.50%,其余月份由于强降雨造成水力负荷过大,或者植物刈割后处于休整期,生态沟渠对水质净化不明显。2)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相对水芹菜+美人蕉组合、久雨花+千屈菜+竹节草+铜钱草组合,狐尾藻+灯芯草+芦竹组合对水中NH4+-N、NO3--N和TN表现出稳定的去除率。3)试验期间,生态沟渠中15种植物夏季茎叶的平均氮浓度是秋冬季的1.15~2.02倍,平均磷浓度是秋冬季的1.09~2.10倍;生长季内大部分植物茎叶氮、磷浓度呈现降低或者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香蒲、水芹菜、芦竹和千屈菜均具有较大的茎叶氮磷浓度。第一个生长季(2009年8月至11月),11月份累积生物量干重达到最大,为0.09~13.85 kg/m2,美人蕉最高,芦竹最低,第二个生长季(2010年6月至8月)高于第一个生长季;美人蕉对氮、磷的吸收效果最佳,两个生长季末吸收量分别为90.60 g/m2、6.44 g/m2和96.17 g/m2、12.26 g/m2,菖蒲、狐尾藻和旱伞草均具有富集氮、磷的潜力。4)生态沟渠底泥对NH4+-N和NO3--N有一定累积作用,但是随着降雨和农田排水的冲刷,底泥会释放NO3--N。5)未施氮处理(NO)和低氮处理(N1)狐尾藻生长对上覆水NO3--N有吸收作用;中氮处理(N2)狐尾藻对上覆水NO3--N吸收作用不明显;高氮处理(N3)营养过高,对狐尾藻生长具有胁迫作用,造成上覆水NO3--N浓度升高。6)NO和N3氮处理狐尾藻对上覆水NH4+-N没有明显吸收作用,N1和N2氮处理狐尾藻对上覆水NH4+-N效果有明显的吸收作用。7)NO、N1和N2氮处理狐尾藻对沉积物中NO3-N吸收效果不明显;N3氮处理NO3-N的扩散是导致沉积物NO3-N减小的主要原因。8)NO和N1氮处理狐尾藻对沉积物NH4+-N没有吸收效果;N2氮处理狐尾藻对沉积物NH4+-N有明显的吸收效果;N3氮处理狐尾藻的腐烂可能导致沉积物NH4+-N浓度升高。9)N1和N2处理相对NO和N3处理,有利于狐尾藻生物量的累积,且有利与狐尾藻贮氮量的增加。10)NO、N1、N2和N3四个处理H系统总氮量分别减少0.68g、1.91g、5.86g和3.48g,其中狐尾藻对氮的吸收分别占系统氮去除的55.12%、69.76%、20.10%和13.32%,反硝化作用占44.88%、30.24%、79.9%和86.68%。NO和N1处理狐尾藻对氮的吸收作系统对氮去除的主要途径,相比反硝化作用稍差;在N2和N3处理沉积物及扩散至上覆水中氮的浓度过高,不利于狐尾藻生长甚至对其生长产生胁迫,不利于系统氮的去除。
其他文献
<正>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但目前LED产业的持续发展仍面临技术挑战,其中LED
目的 利用C6胶质瘤干细胞建立ICR小鼠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在脑胶质瘤中的作用提供理想的模型。方法 采用悬浮生长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干细胞,用Nestin巢蛋白抗体
在媒体平台迭代速度加快、注意力经济供大于求的背景之下,微信公众号进入衰退期的论调引起关注。现阶段公众号处于生态发展不平衡阶段,出现头部公众号马太效应显著、尾部小众
印光法师是近代净土宗的振兴者,弘一法师是近代律学的中兴者,两位都是近代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二师之法缘集中在弘一法师求拜印光法师为师,印光法师对其悉心指导.这对弘一法
超高台阶排土场的建设能大幅度减少矿业占地,达到资源开发与环境效益双丰收的目的。然而,超高台阶排土场边坡不同于一般的土质边坡,其具有一个突出特点:排土场堆积散体具有“
在村上春树于1985年10月前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被公认为是其集大成之作,并获得了第二十一届谷崎润一郎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共分为四十章节,故事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银行业内的竞争逐渐加剧,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银行内部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纵观国内外银行业的管理历程,几乎
城市作为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部分城市面临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秸秆还田是我国目前循环经济下处理秸秆的重要途径,随着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氮肥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