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听力、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的综合技能训练课,汉语视听说课程以其立体化、多模态教学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汉语学习者,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汉语课程之一。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变革,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平台应用于汉语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形式上的突破。本文试图将“微汉语”引入视听说教学,充分利用平台中丰富的视听资源为学习者搭建基于自然语言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认知发展过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听力、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的综合技能训练课,汉语视听说课程以其立体化、多模态教学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汉语学习者,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汉语课程之一。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变革,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平台应用于汉语教学中,实现了教学形式上的突破。本文试图将“微汉语”引入视听说教学,充分利用平台中丰富的视听资源为学习者搭建基于自然语言的课堂教学环境,以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认知发展过程,以更便捷的方式满足学习者的自我发展需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听说教学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不但解放和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而且赋予教学多种形式,加强学习者与平台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选择由北京微视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近年研发推行的“微汉语”平台,着重分析了该平台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以该平台所设视听说课程中的一课——《中国微镜头》(校园篇)为例,展开详细的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反思指出平台和教材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对基于此模式下的中级视听说课程教学提出设想。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和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研究综述部分对汉语视听说课程及课程教学研究、互联网多媒体与汉语视听说教学研究、网络汉语平台的研究性状和视听说教材相关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的文献资料作出归纳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就研究内容、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几个方面展开说明。第二部分阐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汉语视听说课程定义和课程性质,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听说教学相较于传统视听说教学所存在的优势,从学习者和教学方面分别阐述基于互联网平台下汉语视听说教学的可行性,最后剖析了基于平台下汉语视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第三部分以教材《中国微镜头》为例进行中级汉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展开教学设计之前,先对“微汉语”平台、《中国微镜头》教材、教学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结合平台完成四个课时的完整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平台和教材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笔者针对“微汉语”平台和《中国微镜头》(校园篇)的不足之处分别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对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中级视听说课程提出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人们为了缓解生活压力将感情寄托于犬、猫等宠物上,因此宠物饲养量急速增加,宠物因营养不平衡或某些营养元素的缺失、消化道疾病等引发的营养性疾病或是死亡的病例也逐年上升。因此对营养均衡、适口性良好、香气诱人的狗粮的需求量增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研究总结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中药制剂等营养物质在宠物体内的营养作用,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为宠物犬开发一种营养全面丰富的狗粮,再对开
一个人、一家公司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李佳琦和他的母亲李文利都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的行列,最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11月4日晚上的李佳琦直播间,洋溢着一股不同于平日的温情和暖意。来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留守儿童,托"童伴妈妈"罗小姐带来了他们特地画的李佳琦和他的狗狗NEVER的合影画像送给李佳琦。笔触虽然稚嫩,但背后的心意却沉甸甸,李佳琦在镜头前异常感动,他
文章以歌剧《唐·璜》中女性艺术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剧中的三位女性角色不同的性格、形象特征、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塑造三位女性角色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文章认为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有着其独特的方式和特点,他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使得深入探究莫扎特对于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巴黎国家歌剧院和大都会歌剧院《唐·璜》的两个演
近些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丰富,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在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当前研学旅行的主要场所转向科技馆,科技馆身上的教育职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在这一大环境下,本文
现今各大传统媒体的三微一端媒介产品都发展勃兴,对于全媒体领域的媒介形象研究也成为了颇受关注的内容。对媒介形象的研究早已有之,但往往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并且总是聚焦于某些特定群体的媒介形象展开研究。本文在媒介建构的视野下,以微博中有关两性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借用议程设置、符号互动等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被建构后的两性媒介形象存在的问题,并对两性媒介形象建构这一动态过程进行梭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