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希逸对《庄子》的解释与当时的理学背景和三教融合的趋势是分不开的。首先,林希逸是理学家,其《庄子口义》不可避免地会有理学化的倾向,因此以儒解庄是其基本立场。林希逸认为庄子思想的大宗旨与儒家的圣人之道是没有区别的,因此他用儒家孔颜之乐来解释庄子的逍遥游。同时,林希逸引入理学中的“天理”这一概念来解释庄子,他赋予“天理”以“自然”的规定,用庄子中的自然观来解释“天理”,解释天理为“自然之天理”。为了说明庄子与理学可以会通为一,林希逸认为庄子也同样重视人间秩序,同时,将天理与《庄子》中道的概念整合为一,用理学中道心、人心概念来解释庄子。林希逸还通过以禅解庄来会通庄、佛,他认为佛教思想源自庄子,并通过佛教中的悟道来理解《庄子》中的悟道,通过禅宗的境界来阐释《庄子》中“心斋”等境界。林希逸通过以儒解庄和以禅解庄的方法不仅拓展了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借解读庄子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林希逸主要通过以儒解庄、以禅解庄和引证老子、列子、道教思想来挖掘庄子思想内涵。林希逸的这种解释方法有意无意地将儒释道三教会通为一,其三教融合的观点不仅体现了当时学术发展的趋势,同时推进了庄学的研究和三教融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