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冷榨大豆油高效制取技术开发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优良的食用油脂,大豆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大豆油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所必须的能量和必须脂肪酸,并且大豆油也能够提高食物的口感,并能赋予我们的食物良好的风味,所以大豆油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现如今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使得经济的发展迅速,人们往往开始注重高质量的生活,自身健康意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意识的提高,油脂的品质因为与人们的健康有关系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都曾表明,溶剂浸出的油脂含有溶剂残留,长期食用不利于人类机体的健康。这样,这种更“健康”的并具有功能性的冷榨大豆油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食用冷榨油脂,随之冷榨大豆油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酶法冷榨制油改变了传统工艺,经过压榨后所得到的油脂品质高,饼粕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所以酶法冷榨工艺的发展应用前景非常的广阔。本试验通过选取优质大豆、脱皮、粉碎过筛、调节水分、加入碱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冷榨等工艺流程进行了酶法冷榨大豆油的生产试验研究,在大豆压榨的同时加入碱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达到大豆油脂细胞的破壁目的,使油脂快速流出,提高冷榨大豆油脂的出油率,获得了酶法冷榨大豆油制油新工艺技术参数,同时获得的饼粕由于蛋白酶的作用,NSI值提高,利于高值化利用。主要内容有:(1)大豆的处理技术研究:首先对大豆原料进行了前处理,干燥脱皮后进行了粉碎过筛,测量水分,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将大豆粉碎分别过不同标准筛的单因素试验来优化出较好的大豆原料的粒径,确定大豆原料的粒径为过40目;通过入榨水分的单因素试验来优化出较好的入榨水分,确定入榨水分为14%。(2)酶法冷榨技术研究:以冷榨的出油率为指标,首先,进行了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优化出了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15U/g;之后进行了碱性蛋白酶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优化出了碱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为250U/g;根据酶的最适添加量进行了酶比例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了碱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的最适添加比例为2:1。试验中又确定了入榨酶(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2:1)的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来优化出较好的酶的添加量,确定了酶(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2:1)的添加量为0.2%,并对冷榨时套筒温度以及螺旋杆转速分别做了酶法冷榨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酶(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2:1)的最佳添加量为0.2%,冷榨时套筒温度为190℃,螺旋杆转速为36r/min。(3)酶法冷榨技术产品评价:酶法冷榨大豆油脂的出油率达到70.6%,与不添加酶进行酶解的压榨方式相比较,出油率升高了 6%-11%,经过酶法冷榨所获得的食用油的标准达到了国家三级食用油的标准,榨出的大豆饼粕蛋白的NSI值达到74.9%,所以,所得到的榨油后的大豆饼粕变性程度较低,可以高值化利用。
其他文献
英语报刊课程及网络阅读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两门阅读类课程。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英语报刊课程的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习者的英文报刊阅读能力,更好的推动报刊阅读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输液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羊水过少的孕妇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从跳远运动项目的特征入手,分析其常见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旨在为减少运动损伤、提高竞技能力提供参考。
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做简要介绍,并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的应用做了几点阐述;分析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下,我国工业领域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在近些年中获得极大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文章以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收集和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宾馆饭店的用电设备、用电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和促进宾馆饭店节电的方法和措施。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
目的:分析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30例,结合其皮肤黏膜分离的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