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拟探索一种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的新途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Flt4)是淋巴内皮细胞比较特异的分子标志物为依据,采用放射性核素对 Flt4 的多克隆抗体进行标记,通过探测γ射线探索其对 SLN 定位的可行性,期望利用受配体结合的免疫效应进行 SLN 的导向定位,旨在为舌癌 SLN 的准确定位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采用氯胺-T 法对 Flt4PcAb 进行 I 标记,并对标记物行生物学性能及安 125全性能的检测。2.应用动物实验进行 I—Flt4PcAb 导向定位淋巴结的可行性分析及其 125代谢动力学研究;检测 I—Flt4PcAb 对荷 Tca-8113 移植瘤 BALB/C 裸小鼠的 SLN 的定 125位效果。3.应用直接法对 Flt4PcAb 进行 Tc 的标记,筛选最佳标记条件;动物实验检 99m测 Tc—Flt4PcAb 导向定位淋巴结的可行性,并与 I—Flt4PcAb 的定位结果进行对比 99m 125研究。 结果: 1.氯胺—T 法标记 Flt4PcAb,平均标记率为 49.4 %,分离纯化后,平均放化纯度达 95.7%;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好且无菌无热源。2.125I—Flt4PcAb 经足背皮下注射 30min 后在腘窝淋巴结的 ID(%)/g 最高,血液位于其次,其它各组织器官均很小;腘窝淋巴结与血液 ID(%)/g 之间的比值在注射后 16 小时以内均大于 1.5;125I—Flt4PcAb经皮下注射后在体内的代谢可以进行二室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 0.62±0.09d,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 3.51±0.47d。3. BALB/C 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 Tca-8113 细胞,移植瘤成功率达 100%;检测的 70 只荷瘤裸鼠患侧的 70 枚腘窝淋巴结中,常规 HE 染色切片证实有 3 枚出现肿瘤微转移灶(4.3%),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HE 染色肿瘤转移阳性的 3 枚淋巴结角蛋白染色均为阳性,而 HE 染色肿瘤转移阴性的 67 枚淋巴结中有 2 枚角蛋白染色阳性,共计 5 枚出现肿瘤微转移灶(7.1%);125I—Flt4PcAb 摄取能力方面,肿瘤转移阳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正常淋巴结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转移阳性淋巴结最低,而正常淋巴结最高。4.直接法对Flt4PcAb 进行 Tc 标记,标记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0min 时基本趋于稳定;提 99m高反应温度有助于提高标记率,但大于 400C 以后标记率升高不再明显;随还原剂 Sncl2浓度的升高,标记率随之升高,当 Sncl2浓度大于 0.875μg/ml 之后标记率趋于平稳; 3<WP=8>第二军医大学 中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反应体系的 PH 值在 5.5—9.5 范围内时,标记率相对较高。99mTc—Flt4PcAb 在 24 小时以内体外稳定性良好。5. 实验试剂经足背皮下注射 1h 后,99mTc—Flt4PcAb 组腘窝淋巴结的 ID(%)/g 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注射局部标记物的残留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相同条件下 I—Flt4PcAb 定位淋巴结的结果比较,99mTc—Flt4PcAb 组腘 125窝淋巴结的 ID(%)/g 及注射局部的标记物残留均偏低(P<0.01)。 结论: 1.应用氯胺—T 法能够对 Flt4PcAb 进行 I 的标记,标记物经纯化后可应用 125于动物实验的体内研究。2.125I—Flt4PcAb 能够对淋巴结进行导向定位,其在 SD 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二室动力学模型,并具有较长的清除相半衰期。3.BALB/C 裸小鼠后肢皮下注射 Tca-8113 细胞悬液可成功致瘤,但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常规 HE 染色切片诊断为肿瘤转移阴性的淋巴结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微转移灶发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微转移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应用 I—Flt4PcAb 能够检测到荷 125Tca-8113 移植瘤裸鼠的 SLN,肿瘤转移阳性的淋巴结较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以及正常淋巴结摄取 I—Flt4PcAb 的能力降低。4. 直接法进行Flt4PcAb的99mTc标记比较适宜的标 125记条件是反应温度为 250C、PH 值为 6.5、Sncl2浓度为 0.875μg/ml、反应时间为 30min,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好,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5.99mTc—Flt4PcAb 能够用于 SLN 的导向定位;其在注射局部的清除速率快于 I—Flt4P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