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自由观及其马克思主义批判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几乎所有思想家都一致认为,自由是人类的天性,在近代启蒙运动中,卢梭认为,“自由只有因为自由才能够被限制”。自由能否被限制,如何被限制,是困扰人们的一个悖论性的问题。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作为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著名的代表人物,正是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产生了自己的自由思想。萨特的哲学主张以高扬人的绝对自由而著称,对萨特庞大思想体系的研究具有多向性的角度和多样化的方法,本文以萨特存在本体论哲学和自由主体伦理学为基点,以对个人绝对自由的探讨为主线,力求准确的把握萨特自由主体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由”和“主体”是萨特思想中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核心范畴,主体的个人自由是其研究的中心主题,只有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才能真正把握萨特存在主义伦理思想的关键。其次,萨特把自由置于人的存在的基本结构之中,其根本的宗旨是要坚持人面对世界的在场,同时肯定意识的至上地位。客观世界是人们共同生活其中的物质环境,主体自由的实现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他人”,面对被他人对象化的威胁,只有协调好两个平等的存在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最后,萨特把他人看作个人绝对自由的限制,但却在表面承认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对人的制约,人是社会的,社会也是人的,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彼此共同生活组成了社会关系,人们从松散的群集状态走向制度集团,在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不断践行着个体的自由。萨特是“被人们引述得最多而又被人们了解得最少的人”,虽然他的许多主张和看法带有片面性,现实世界没有一个权力社会与他所追求的自由理想相适应,但对于一个已经成为历史而又有着现实影响的人物,我们可以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其思想进行批判和扬弃,以正确地认识当今的世界,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确面临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新华书店总店旁,一座绿树掩映的庭院中耸立着一幢杏黄色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当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深秋时节,我特意西出阳关,慕名来到此地,拜谒中共“一
合肥地区的火笔画作为一项极具群众基础的民间工艺美术,曾经广泛流传于江淮流域,并与芜湖铁画齐名。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这一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却日渐凋零。火笔画一步一步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大背景下,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民族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思想果实,是我党开展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
青年黑格尔派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础。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从而由青年黑格尔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世纪
<正> 铍化合物引起的皮肤溃疡(简称铍溃疡)一般多是由于皮肤表面先有小的擦伤,再接触铍化合物及其溶液所致;在接触氟化铍的工人中,由于氟化铍的微小颗粒落到完整的皮肤上而没
期刊
毛泽东群众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群众问题的科学观点和科学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是毛泽东
莫泽斯·赫斯,马克思昔日的导师、后来的同事,亦是德国第一批宣传共产主义的第一人。在马克思将异化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并形成共产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前,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