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清洁能源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了惊人的全球变暖现象,我国对他国石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导致社会存在潜在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些问题一度引起国家的重视,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寻找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贵金属铂(Pt)、贵金属氧化物(RuO2和IrO2)是水分解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高效催化剂,但因贵金属的成本较高而且比较稀有,限制了其在HER和OER反应中的大规模使用。所以制备高效非贵金属水分解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另一方面,锂离子可充放电电池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储能设备,因其高储能密度而被广泛研究。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已经实现商业化,但是其较低的理论比容量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开发新型高比容量的负极碳材料成为当前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传导性、大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和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等清洁能源领域,这类材料的合成和性能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本论文拟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碳材料,研究其在电催化水分解及锂离子电池两方面的应用性能。为此,我们做了以下两项研究:(一)用层状的二维(2D)MOFs(Metal-organic frameworks)材料作为牺牲模板,通过两个步骤合成高效电催化水分解的碳基复合材料;(二)用较温和的方法合成介孔碳材料,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极材料。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2D MOFs纳米片是2D材料的新成员,与三维大块MOFs相比,2D MOFs纳米片因其独特的二维形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我们用含Co元素的二维卟啉纳米片框架(PPF-3)作为牺牲模板,通过碳化和磷化两步合成了掺杂磷化钴纳米颗粒的氮/碳材料(标记为Co-P@NC)。Co-P@NC材料表现出较好的HER和OER电催化性能,催化剂Co-P@NC-800在酸性溶液中的HER性能: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为98 mV,Tafel斜率为74 mV/dec;在碱性溶液中OER性能: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为370mV,Tafel斜率为79 mV/dec。据我们所知,Co-P@NC是第一个对HER和OER均有活性的2D金属卟啉骨架衍生的电化学催化剂。2.低温法合成介孔碳材料。我们利用CaC2和CC14作为碳源,在PCl3酸性溶剂条件下合成介孔碳材料。材料经过进一步热处理,其比表面积达到1322 m2/g、孔径缩小、石墨化程度得到提升。此方法碳的产率较高,达到54%。得到的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在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三个方面均具有优异的性能。在0.1 A/g时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比容量为862 mA h/g,相较于商业化的石墨负极材料(372mAh/g),容量提升接近三倍。经过230次循环,此材料的电池比容量从最初的862 mA h/g衰减到800 mA h/g,仅衰减了 7%。
其他文献
节能减排这一理念是在人类的发展日益面临资源稀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大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和实践中被提出的。人类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惨
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步枯竭激励人们开发新的能源收集技术,科学家发明了利用两种材料的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效应将小尺度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分析方法已不仅局限于传统财务指标分析,也可以对其金融效率进行评价。因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服务
目的: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病例,对于公共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在中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股骨头坏死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但是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019年发布的股骨头坏死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可以很好的反映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
水稻分蘖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有效分蘖数是水稻产量构成的关键因子之一。本实验室在前期鉴定了一个水稻分蘖相关基因TE2,该基因突变体的分蘖数较野生型显著
资源多态指种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离的多型的特殊现象,多态性可以表现在形态、行为、体色或者生活史特征等方面。这些多型通常是通过显著的摄食生物学和栖息地利用差异,表
光合作用是所有陆生植物和许多水生藻类的生存之本,并维持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植物调控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非常复杂,其中GLKs(GOLDEN2-LIKE)是一类已知的关键转录因子,参与
中高层大气下至平流层顶,上至热层、散逸层,是对流层和外太空的过渡区域,也是人造卫星等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对于科研、国防、经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中高层大气的不同圈层之间不断发生着能量交换和物质输运,包含动力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在占主导的动力学过程中,重力波的传播和破碎耗散在能量、动量耦合中起主要作用,并驱动中层大气的环流。重力波的成因主要为来自对流层的深对流事件激发或地形起伏造成的风场受迫振动。本文介
研究土壤、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农业生产、植被修复、保护森林、环境污染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近年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普遍存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