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观察泻黄类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泻黄类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的诊疗方案。以180例符合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诊断标准的2-18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采用数字表法随机编号分组的方法,按照2:1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导师经验泻黄类方(根据具体辨证选用相应方剂),对照组服用西药(西咪替丁片、双嘧达莫片、维生素C片),治疗疗程均为1月;于治疗2周、4周分析其证候疗效,4周时分析其疾病疗效及安全性,并于治疗结束后1月、2月各随访一次,观察复发率,收集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时组内主症、次症积分比较,两组在改善皮疹及中医总体证候方面均具有疗效(P<0.01);在2周时进行组间主症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时对皮疹的改善疗效相当(P>0.05),在4周时进行组间主症比较,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对于皮疹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2周、4周时进行组间次症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次症总体上优于对照组(P<0.01);具体到每一项次症积分组间对比,治疗组在改善口臭、便秘、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手足心热、夜卧不安、肢体困重、头重如裹、食少纳呆、口舌生疮、鼻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在疾病疗效方面,两组疾病疗效经Raddit分析检验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愈显率为98.3%,对照组为69.0%,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Raddit分析检验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4)在复发率方面,随访1月,治疗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17.2%,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随访2月,治疗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8%,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0%;两组1月、2月复发情况经卡方检验,P<0.05,提示治疗组在防止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
结论:泻黄类方在此中医诊疗方案中具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泻黄类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皮肤型)的诊疗方案。以180例符合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诊断标准的2-18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采用数字表法随机编号分组的方法,按照2:1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导师经验泻黄类方(根据具体辨证选用相应方剂),对照组服用西药(西咪替丁片、双嘧达莫片、维生素C片),治疗疗程均为1月;于治疗2周、4周分析其证候疗效,4周时分析其疾病疗效及安全性,并于治疗结束后1月、2月各随访一次,观察复发率,收集数据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时组内主症、次症积分比较,两组在改善皮疹及中医总体证候方面均具有疗效(P<0.01);在2周时进行组间主症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时对皮疹的改善疗效相当(P>0.05),在4周时进行组间主症比较,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对于皮疹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2周、4周时进行组间次症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次症总体上优于对照组(P<0.01);具体到每一项次症积分组间对比,治疗组在改善口臭、便秘、便溏不爽、小便短黄、手足心热、夜卧不安、肢体困重、头重如裹、食少纳呆、口舌生疮、鼻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在疾病疗效方面,两组疾病疗效经Raddit分析检验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愈显率为98.3%,对照组为69.0%,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Raddit分析检验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4)在复发率方面,随访1月,治疗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17.2%,对照组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随访2月,治疗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8%,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0%;两组1月、2月复发情况经卡方检验,P<0.05,提示治疗组在防止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
结论:泻黄类方在此中医诊疗方案中具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