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继三峡、溪洛渡之后开展前期工作的又一座巨型电站。最大坝高275m,装机容量12000MW。坝区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调查表明,玄武岩中存在由缓倾角的层间、层内错动带和断层、裂隙构成的岩体结构体系,对坝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尤其坝肩抗力体的抗滑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统计和室内测试分析,在对结构面成因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坝区结构面的工程地质特征,确定了坝肩抗力体的边界条件,分析了坝肩抗力体的抗滑稳定性。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坝区玄武岩的岩相特征和构造应力场对岩体结构的影响;通过现场调查,总结了3种类型浅表生变形破裂,即正常卸荷型破裂、松弛夹泥型破裂和缓倾角错动带表生改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总结了层间错动带、层内错动带、断层和基体裂隙的发育规律。 在对坝区岩体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左右岸共14条可能构成底滑面的层间或层内错动带。结合坝肩抗力体荷载特点,确定了坝肩抗力体侧裂边界,左岸主要由基体裂隙控制,右岸由断层F18和基体裂隙共同控制,并研究了侧裂边界的工程地质性状。 在查明坝肩抗力体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中的矢量法在文献[1]基础上编制了白鹤滩坝肩抗力体抗滑稳定性分析程序,并对白鹤滩坝肩抗力体的不同荷载情况下大块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白鹤滩坝肩抗力体的稳定性总体上达到了拱坝设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