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诱导化疗可使得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volume,GTVnx,GTVnd)明显缩小。本研究探讨按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程度,及改变后GTVnx勾画方式对靶区、正常组织剂量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157例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使用诱导化疗前原发灶GTVnx及诱导化疗后原发灶GTVnx勾画靶区两组(A组和B组),其中Ⅱ-Ⅳ期其中无远处转移者106例,出组6人,顺利完成试验者共100例。所有患者采用PF或TP方案2周期诱导化疗后进行第2次CT扫描,并将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并根据分组制定IMRT计划,同时观察所有患者毒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诱导化疗前和后鼻咽部原发灶GTVnx平均体积分别为31.62±19.31cm3和19.43±12.33cm3,(P=0.003);颈淋巴结GTVnd19.89±13.44cm3和10.51±9.60cm3,(P=0.002)。诱导化疗分别使鼻咽部病灶和颈部淋巴结的平均缩小率分别为36%和49%。使用诱导化疗后靶区勾画组正常组织剂量低于使用诱导化疗前靶区勾画组,其中在双侧晶体、双侧颞叶、腮腺R Dmax、腮腺L D33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鼻咽病灶和颈部阳性淋巴结完全消退率达95%,其中2例鼻咽部残留(A、B组各1例)3例颈部淋巴结残留(A组1例、B组2例)(P>0.05)。经中位期14个月(3-2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总生存率OS为100%;两组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A组92.90%,B组8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A组92.60%,B组8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例骨转移,2例肝转移,1例发生食管癌第二原发肿瘤,1例发生乳腺癌第二原发肿瘤,均为N3患者;1例复发,为T4患者;远期放化疗毒副反应两组亦基本相似,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年颈部淋巴结局部控制率均100%,两组2年鼻咽部肿瘤结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56%,100%。结论:鼻咽癌诱导化疗后,鼻咽部肿瘤及颈部阳性淋巴结明显缩小.根据诱导化疗后鼻咽部肿瘤GTVnx勾画靶区进行调强放疗,靶区体积明显缩小,在保证靶区剂量不减少的条件下,正常组织(颞叶、腮腺、晶体)受照剂量减少;此外,诱导化疗不增加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因此使用诱导化疗后GTV作为肿瘤靶区制定计划并不影响2年生存率,亦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