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此外,抒情散文作为散文的分支对丰富学生情感,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抒情散文的教学不容忽视。然而,在一般教学中,小学抒情散文的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确定有偏差、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等问题。甚至,有些教师会将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混为一谈,不能依据抒情散文的特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名师教授的小学抒情散文课例出发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选取孙双金、支玉恒和薛法根三位语文名师执教的抒情散文——《匆匆》课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研究活动,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观察研究法对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首先,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抒情散文教学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匆匆》课例研究的背景进行了精简的介绍。再次,从概括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出发,对三位名师的执教的课堂进行细致地分析,总结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通过对三位老师执教课例的分析研究,得出关于小学抒情散文教学的启示:要基于文本背景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要引导读者建立与文本之间的情感链接;要细致地解读文本,带领学生内化文本的情感;要注重写作训练,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授抒情散文提供些许参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