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hmin表达及其磷酸化状态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athmin表达及其磷酸化状态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中文摘要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在我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CC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着这样一个发展途径:正常→乙型肝炎(HBV)→肝硬化→肝癌。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故而阐明肝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寻找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降低肝癌患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人stathmin位于染色体lp36.11,分子量为19KD,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胞浆磷蛋白。在其N末端包括了四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分别为Ser16、Ser25、Ser38和Ser63,由不同的蛋白激酶进行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管解离蛋白,stathmin还参与纺锤体的形成;调节细胞形态、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在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stathmin在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肉瘤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进程相关,这提示stathmin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一个肿瘤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研究了肝癌相关不同肝病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及其不同位点磷酸化状态;首次探讨了stathmin及其磷酸化状态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揭示stathmin参与HCC病变过程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肝癌相关不同肝病组织及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中Stathmin表达及其位点磷酸化状态的研究本部分研究通过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和IHC的方法结合应用stathmin及其相关的位点磷酸化抗体检测stahmin在肝癌相关肝病组织和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不同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初步探讨stathmin的表达及其不同位点磷酸化状态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的检测16对肝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11例可检出stathm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8.75%,9例呈现蛋白质表达,阳性率56.25%,二者表达一致率达到81.81%;而在配对癌旁组织里面未见stathmin的表达。在包含48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上,IHC检测结果显示stathmin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64.58%(31/48),在配对的癌旁组织为6.25%(3/48)。通过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肝硬化、不伴转移和伴转移肝癌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结果显示:stathmin mRNA在正常肝组织不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表达低(stathmin相对表达量0.13±0.03),伴转移的肝癌组织较不伴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高(0.56±0.13 vs 0.41±0.09)。正常肝、肝炎、肝硬化、不伴转移和伴转移肝癌组织的组织芯片上,用免疫组化检测stathmin的表达,IPP软件分析结果显示:stathmin在正常肝组织、肝炎、肝硬化组织中表达低(其积分光密度分别为38.04±6.46、73.69±15.22、84.35±21.95);在肝癌组织尤其是伴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高(387.66±77.41 vs605.23±99.03)。在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Hep3B、SMMC-7721、MHCC97L、MHCC97H、HCCLM3和HCCLM6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tathmin的表达,发现stahtm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转移潜能正相关。其中stathmin在高转移潜能的HCCLM3和HCCLM6中表达最高;在不转移的Hep3B和SMMC-7721中表达最低。应用免疫组化结合stathmin位点特异性磷酸化抗体的方法在组织芯片(肝癌与癌旁组织、肝癌相关不同肝病组织、伴转移与不伴转移肝癌组织)上的检测stathmin的不同磷酸化状态。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芯片检测发现肝癌组织中stathmin pS25的阳性率为31.25%(15/48),配对的癌旁组织中未见stathmin pS25的表达;肝癌组织中stathmin pS38的阳性率为37.50%(18/48),配对的癌旁组织中也未见stathmin pS38的表达。肝癌相关不同肝病组织芯片检测结果发现stathmin pS25在正常肝组织、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表达低(73.52±13.75、84.39±18.12、89.96±18.83),在肝癌组织尤其伴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高(263.77±51.38 vs 399.64±89.59); stathmin pS38的结果和pS25的结果相似,在正常肝组织、肝炎和肝硬化组织中表达低(68.23±18.01、88.62±17.99、90.05±21.52),在肝癌组织尤其伴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高(305.48±58.33 vs455.89±82.74)。同时stathmin pS25和pS38位的磷酸化可随着肝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增加而增强。而stathmin pS 16和pS63磷酸化状态在肝癌相关不同肝病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未见以上趋势。第二部分Stathmin基因表达缺失对肝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本部分研究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应用RNA干扰技术,观察stathmin基因表达沉默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运动的改变,了解stathmin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RNA干扰技术,设置三个平行实验组:control组(HCCLM3细胞)、Mock组(转染非特异性stathmin siRNA,不针对任何基因,经验证转染后不抑制基因表达)和RNA干扰组(转染stathmin特异性siRNA)。采用LipotamineTM2000瞬时转染stathmin siRNA,分别筛选三对stathmin siRNA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优化stathmin RNAi的体系。Stathmin RNAi之后,半定量RT-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在stathmin siRNA-1,80nmol/L,转染48 hr的条件下,HCCLM3细胞中stathmin的表达被有效抑制,抑制率达90%。免疫荧光实验显示stathmin在HCCLM3肝癌细胞中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RNAi后细胞中stathmin的绿色荧光几不可见,证实siRNA的转染效果效率良好。CCK8实验发现转染stathmin siRNA的HCCLM3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在作用时间为24h,48h和72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04±0.10%,28.10±0.41%和37.36±2.15%(P<0.05)。联用Annexin和PI检测细胞凋亡,和Mock组比较,HCCLM3 RNAi组的凋亡明显增加,从9.20±0.64%明显增加至25.11±1.62%(P<0.05)。细胞粘附实验发现,在20min、40min和60min不同作用时间点,与Mock组细胞粘附能力(0.94±0.17、1.18±0.09和1.46±0.27)相比较,RNAi组细胞粘附能力(0.67±0.14、0.75±0.13和0.96±0.09)明显抑制(P<0.05)。采用体外Transwell实验检测stathmin RAN干扰后HCCLM3细胞运动侵袭能力的变化,实验发现与Mock组细胞(运动实验细胞穿膜数:48.44±5.31;侵袭实验细胞穿膜数:28.00±4.41)相比较,RNAi组细胞(运动实验细胞穿膜数:29.4±4.62;侵袭实验细胞穿膜数:10.36±2.97)都显著减少(P<0.05)。这些结果提示stathmin的表达下调可使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受到抑制,表明stathmin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第三部分Stathmin磷酸化状态对肝癌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本部分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stathmin S25A和stathminS38A重组质粒,并进一步从体内外检测stathmin位点磷酸化水平和状态的改变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运动和体内外成瘤能力的影响,探讨stathmin磷酸化状态和肝癌的关系。采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技术,在Flag-pcDNA3.1-stathmin wt重组质粒上点突变stathmin M25 S→A和stathmin M38 S→A,经测序鉴定突变正确。单克隆筛选方法建立稳定表达Flag-pcDNA3.1, Flag-pcDNA3.1-stathmin wt、Flag-pcDNA3.1-stathmin S25A和Flag-pcDNA3.1-stathmin S38A的SMMC-7721细胞株,分别记为SMMC-7721 control、stathmin wt、stathminS25A和stathmin S38A细胞。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四个细胞株中Flag、stathmin的表达及其pS25和pS38磷酸化水平。结果证明四个细胞株中Flag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09、0.52±0.09、0.51±0.10和0.53±0.10,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转染效率一致。检测stathmin磷酸化状态结果发现,与stathminwt细胞(pS25:0.41±0.04; pS38:0.78±0.02)比较,stathmin S25A细胞中的pS2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0.18±0.03);stathmin S38A细胞中的pS38磷酸化状态明显降低(0.36±0.04)。而与SMMC-7721 control细胞(0.16±0.05)比较,stathmin wt细胞中stathmin的表达明显增加(0.76±0.12)(P<0.05)。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stathmin的细胞增殖,发现和stathmin wt细胞比较,stathmin S25A和stathmin S38A细胞增殖分别被抑制到38.02±1.45%和25.10±0.79%(P<0.05)。联用Annexin V和PI,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发现和stathmin wt细胞凋亡率(5.80±0.33%)相比,stathmin S25A和stathminS38A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2±0.30%和7.35±0.38%,均增高(P<0.05)。运用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发现stathmin wt(1.01±0.08)较stathmin S25A (0.71±0.06)、stathmin S38A (0.83±0.05)细胞粘附能力显著增加(P<0.05)。用体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的变化,发现较stathmin wt组(细胞运动实验细胞穿膜数130.45±14.13;侵袭实验透膜细胞数57.76±8.50),stathmin S25A、S38A突变株细胞侵袭运动能力显著降低(细胞运动实验细胞穿膜数分别是96.00±11.80和111.00±9.54;侵袭实验透膜细胞数分别是35.74±5.51和42.00±7.21),P均<0.05。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发现较stathmin wt细胞克隆形成数,stathmin S25A被抑制42.82±1.72%(P<0.01),而stathmin S38A抑制为14.58±1.30%,没有显著变化。裸鼠体内实验发现皮下成瘤stathmin wt (2.94±0.81 g)瘤重明显重于stathmin S25A (1.82±0.26 g)和stathmin S38A(2.05±1.03g),和stathmin wt细胞成瘤相比较,stathmin S25A和S38A肿瘤明显抑制51.61%和19.26%。肝膜下原位种植瘤stathmin wt(2.35±0.42g)肿瘤显著重于stathmin S25A (1.62±0.69g)和S38A(2.12±0.39g)(P<0.05)。每组6只裸鼠中stathmin wt组有4只裸鼠发生肝转移,4只裸鼠发生肺转移;而stathmin S25A成瘤组有2只裸鼠发生肝转移,3只裸鼠发生肺转移;stathmin S38A成瘤组有2只裸鼠发生肝转移,4只裸鼠发生肺转移。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提示stathmin S25和S38磷酸化水平和状态可能与肝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有关联。1.与正常肝、肝炎和肝硬化组织相比,stathmin在肝癌中高表达,且stathm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呈正相关。2.在肝癌中stathmin pS25和stathmin pS38呈高磷酸化状态,肝癌细胞中它们的高磷酸化状态与转移潜能呈正相关。3.肝癌细胞HCCLM3中stathmin的表达下调,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粘附和运动侵袭,提示stathmin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4.与stathmin wt细胞比较,stathmin S25A和stathmin S38A突变株中stathminpS25和stathmin pS38分别呈低磷酸化状态,但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细胞凋亡,抑制体内外细胞增殖、粘附、运动侵袭,并致成瘤能力下降。提示stathmin S25和S38磷酸化水平和状态可能与肝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有关联。创新点1.首次检测肝癌相关疾病肝组织中stathmin及不同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评价其作为肝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2.首次研究发现stathmin S25A和S38A位点突变导致stathmin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下降,引发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明显改变,提示这两个位点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潜在应用价值1. stathmin是一个潜在的肝癌诊断分子和治疗靶点。2.为深入研究肝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stathmin的表达及位点磷酸化的分子调控规律、途径及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模具设计过程具有明显的设计修正再设计的特点。CAE能在模具设计阶段分析静、动态特性,实模具性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CAE软件进行注塑流动模拟出熔体温度、剪切速率、剪切应力
铁路运输的高速、重载化,要求高质量的列车车轮。热处理是提高车轮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马钢车轮公司车轮热处理工艺因素波动大、不能满足高质量产品生产的现状,介绍了喷
利用DSP芯片TMS320LF2407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完成了对蓄电池的剩余电量的预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快速、稳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