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模式与公用事业部门管制改革——以水务行业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用事业部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气、供热、铁路运输等产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部门。公用事业领域中的产业都具有基础设施产业的特征,具有一定程度自然垄断性,大部分为国家垄断经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公用事业部门产品和服务的必需品特征,这些部门就成为决定其他产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是人们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决定因素。但现实的状况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公用事业部门由于运营的低效率与供给不足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完全竞争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理想市场结构,在一个竞争性环境中,优胜劣汰规律会迫使企业想方设法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竞争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样适用于城市公用事业,打破垄断结构,引入竞争,建立一个相对公平和有效的竞争性结构,有助于公用事业部门的效率改善。同时,从产权与竞争的关系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竞争潜能的释放,依赖于高效合理的产权制度安排。但是公用事业部门有其特有的技术经济特征,因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原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垄断性。在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两难选择下,能否及如何在公用事业领域放松管制、引入竞争就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公用事业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现行产业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得到引入竞争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同时对引入竞争所需的制度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类产业如何引入竞争,如何建立市场竞争主体,实现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进行激励性管制,给企业以竞争的压力和动力,提高企业效率,改善服务质量,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公用事业部门引入竞争的客观必然性。包括公用事业部门的技术经济特征、公用事业的供需现状、企业绩效分析和国内外公用事业部门引入竞争的理论和实践。第二部分分析了现阶段公用事业领域竞争所需的制度环境因素,提出产权改革是竞争所需的制度安排的观点。从产权与竞争的关系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应同步进行,针对我国改革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为以引入竞争为目的的激励性管制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及对我国现阶段公用事业模拟竞争机制、市场竞争主体的建立、“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的模式进行论证。第四部分在前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结论,为我国公用事业领域引入竞争,进行市场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逐步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在综合经营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为复杂多变,如何对资本进行有效的经营是一个值得探讨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是1999年美联储发出并引起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调控的微观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全球化和一
为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贷扶贫政策的缺陷,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并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由于小额信贷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扶贫资金使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