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公众传播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影响因素,更深入理解公众的食品风险信息传播行为。以期促进公众在以后的食品风险交流过程中提高媒介素养,培育其科学风险观,并且为微信更加有效地搭建风险传播和沟通的平台提供建议和对策等。
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微信用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公众传播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影响因素。共收回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问卷分为3部分内容,22道题目。其中第一部分为受访者个人信息;第二部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和态度调查;第三部分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传播行为调查。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把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态度和传播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公众传播食品风险信息的因素进行统计推断,单因素分析主要运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微信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显示,390位调查对象中,每天使用微信时长在1小时-3小时,有158人(40.51%),其次为3小时-5小时,有91人(23.33%)。可见大多数公众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集中在1小时-5小时之间。
2、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态度和传播行为调查显示:390位调查对象中,有274人(70.26%)公众没有接受过与食品相关的教育培训;有185人(47.44%)认为自己能准确地分辨出是事实还是谣言;有142人(36.41%)对食品风险信息的关注度较高,其中公众最为关注的信息是食品生产环境、餐厅或食品企业的卫生问题;有152人(38.97%)对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表示信任;有288人(73.84%)认为微信中有关食品风险信息的传播,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帮助,比较有意义;有178人(45.64%)在微信上看到食品风险信息时,会积极地搜寻并核实相关内容;公众对微信上报道的食品风险信息会点赞、转发朋友圈、评论和将食品风险信息转发给特定好友。
3、从公众自身角度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关注度、信任度及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阅读方式会影响其传播行为,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从公众自身角度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公众传播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的影响因素为经常注意食品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P<0.05)、仔细阅读微信中传播的食品风险信息的全部内容(P<0.05)和相信微信中传播的食品风险信息(P<0.05)。
结论:
1、大多数公众对微信平台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微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媒体,因此选择微信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目前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度与关注度比较高,大多数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食品风险信息,认为微信中有关食品风险信息的传播有正面意义;卫生隐患是公众目前最为担心的事情;公众对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的信任度也比较高;公众在面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食品风险信息时,会积极地搜寻并核实相关内容;对微信上报道的食品风险信息会去点赞、转发朋友圈、评论和将食品风险信息转发给特定好友;从公众自身角度分析,得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关注度、信任度与阅读方式会影响公众传播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
3、公众对辨别微信上的食品风险信息是真实事件还是谣言的态度不够谨慎,应提高公众食品风险认知,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培育其科学风险观。
通过分析公众传播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影响因素,更深入理解公众的食品风险信息传播行为。以期促进公众在以后的食品风险交流过程中提高媒介素养,培育其科学风险观,并且为微信更加有效地搭建风险传播和沟通的平台提供建议和对策等。
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微信用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公众传播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影响因素。共收回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问卷分为3部分内容,22道题目。其中第一部分为受访者个人信息;第二部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和态度调查;第三部分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传播行为调查。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把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态度和传播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可能影响公众传播食品风险信息的因素进行统计推断,单因素分析主要运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微信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显示,390位调查对象中,每天使用微信时长在1小时-3小时,有158人(40.51%),其次为3小时-5小时,有91人(23.33%)。可见大多数公众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集中在1小时-5小时之间。
2、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态度和传播行为调查显示:390位调查对象中,有274人(70.26%)公众没有接受过与食品相关的教育培训;有185人(47.44%)认为自己能准确地分辨出是事实还是谣言;有142人(36.41%)对食品风险信息的关注度较高,其中公众最为关注的信息是食品生产环境、餐厅或食品企业的卫生问题;有152人(38.97%)对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表示信任;有288人(73.84%)认为微信中有关食品风险信息的传播,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帮助,比较有意义;有178人(45.64%)在微信上看到食品风险信息时,会积极地搜寻并核实相关内容;公众对微信上报道的食品风险信息会点赞、转发朋友圈、评论和将食品风险信息转发给特定好友。
3、从公众自身角度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关注度、信任度及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阅读方式会影响其传播行为,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从公众自身角度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公众传播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的影响因素为经常注意食品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P<0.05)、仔细阅读微信中传播的食品风险信息的全部内容(P<0.05)和相信微信中传播的食品风险信息(P<0.05)。
结论:
1、大多数公众对微信平台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微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交媒体,因此选择微信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目前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认知度与关注度比较高,大多数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食品风险信息,认为微信中有关食品风险信息的传播有正面意义;卫生隐患是公众目前最为担心的事情;公众对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的信任度也比较高;公众在面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食品风险信息时,会积极地搜寻并核实相关内容;对微信上报道的食品风险信息会去点赞、转发朋友圈、评论和将食品风险信息转发给特定好友;从公众自身角度分析,得出公众对微信中食品风险信息的关注度、信任度与阅读方式会影响公众传播微信中的食品风险信息。
3、公众对辨别微信上的食品风险信息是真实事件还是谣言的态度不够谨慎,应提高公众食品风险认知,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培育其科学风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