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钼硫化合物的制备与减摩润滑性能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制备非晶态纳米MoS3,对其进行物相分析产物纯度高,平均粒径为20-30nm之间的球状纳米颗粒,无定型结构。水热法制备二硫氧钼,利用单因素实验条件研究各因素对二硫氧钼外观形貌的影响从而得到优化工艺。对产物进行物相分析均是微米花球状的外观形貌,分子式MoOS2。分别在MQ-800四球长时摩擦磨损实验机与SRV-IV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进行减磨润滑的性能研究,与工业市售尺寸MoS2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润滑性能进行了对比,市售尺寸的MoS2由兰州化物所所提供,属于工业级2H型MoS2。发现了在锂基润滑脂体系中,非晶态纳米MoS3作为添加剂能够有效改善锂基润滑脂的减磨润滑性能,非晶态纳米MoS3与MoOS2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减磨润滑性能明显优于市售的MoS2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减磨润滑性能。通过对磨斑内的组成元素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可得非晶态纳米MoS3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可能发生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非晶态纳米MoS3随着润滑脂一起进入摩擦副表面的凹槽和磨斑内,形成物理化学吸附膜、沉积膜、并在高温高负荷条件下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MoS3、MoO3、MoS2、FeSO4与锂基润滑脂形成有机物的复合润滑膜,在这三种膜的共同作用下非晶态纳米MoS3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具有摩擦系数较低,磨斑直径较小,承载能力较大的摩擦学性能。通过磨痕表面的微观形貌与成分的定量分析可得非晶态MoOS2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MoOS2粒子起到修复表面的用途也可以随着锂基润滑脂一起铺展在摩擦副表面的刮痕内增大了摩擦副表面的摩擦面积,可以吸附在摩擦副表面形成物理化学吸附膜阻碍了边界膜的破裂促进了锂基润滑脂的抗磨损性能,在高温高载荷条件下摩擦副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可能生成钼氧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膜,因此非晶态二硫氧钼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具有摩擦系数较低、磨损率较小的减磨润滑的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可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输系统、手术材料和组织工程等生物医药领域。在众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聚乙二醇、聚乙交酯丙交酯及其共聚物作为一类生物
随着可携带电子设备的小型化,电动汽车行业的空前发展和军事、航天领域对电池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课题。高电位LiNi_(0.5)Mn_(1.5)O_4材料具有接近5V的充放电平台,一方面使得锂离子电池可以具备更高的功率密度,另一方面也使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如Li4Ti5O12等。因此LiNi_(0.5)Mn_(1.5)O_4是有潜力的新
  汽车噪声作为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时罩盖属于薄壁件,其刚度小,面积大,很容易与其相连的发动机体发生共振,辐射噪声较大。本文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分析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