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分工进行调整的外在表现。全球产业转移经验表明,承接产业转移对国家(地区)提升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面对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提升区域技术水平、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探究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有效促进区域创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当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时,更多的将产业转移视为同质的经济行为,探讨其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实际上,产业具有异质性,分行业探究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对产业转移效应研究的进一步补充。本文按照“理论研究—机理分析—实证分析—对策研究”的研究思路,对我国2006-2015年制造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的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机制。其次,本文将制造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用产业转移指数和标准差椭圆(SDE)等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为分行业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建立现实基础。再次,建构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我国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不同类型产业转移情况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产业沿豫鄂湘赣皖中部五省向长江中上游扩散,资本密集型产业沿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向西部进行扩散,技术密集型产业收缩于长江中游地区并向其上游地区发展。(2)三类产业转移均能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最强,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最弱;(3)产业结构相似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能有效增强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