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以及产量潜力紧密相关,因此是作物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但是,目前已克隆的控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大多来自拟南芥和水稻,在玉米中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人工诱变两种方法,旨在玉米中找到控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本研究发现玉米苗期第一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吐丝期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度相关,且与后者相比具有更高的遗传力。进一步分析了287份玉米自交系的第一片叶的叶绿素含量,利用558,26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9个显著关联SNP
其他文献
荧光识别试剂是一类非生物的“分子装置”,它通过与目标物质选择性的键合,再将这种微观领域的作用通过荧光信号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某些离子或分子的特效识别。荧光识别试剂通常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但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ω-3PUFA。为了使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去饱和脂肪酸酶,使动物体内能够实现从ω-6到ω-3PUAF的转化,动物转基因技术是有效且可行的手段。目前,线虫以及植物和菌类中的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已经被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本文从亚麻中筛选出多不饱和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构建成转基因载体,并在细胞、胚胎和模式动物水平上进行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