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粒尾矿沉降助剂的复配及应用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_me_the_m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微细粒尾矿的沉降脱水效率,本论文以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的难沉降微细粒铁尾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类沉降助剂的作用效果、高效沉降助剂的复配方法及应用特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沉降助剂的种类、分子量、用量等因素对微细粒尾矿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沉降助剂的种类对微细粒尾矿沉降性能的影响是:阳离子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无机凝聚剂;絮凝剂的分子量与所形成絮团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对尾矿的沉降速度影响较大,阳离子型絮凝剂巴斯夫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分子量为1100万;随着阳离子型絮凝剂用量的增加,微细粒尾矿的沉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压缩区浓度逐渐降低。在综合考虑尾矿的絮凝沉降速度和压缩区浓度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沉降助剂是:阳离子型絮凝剂聚丙烯酰胺BSF8140,最佳分子量是1100万,最佳用量50g/t。  通过对多种复配方案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絮凝剂的复配,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絮凝剂的官能团,在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形成较大的絮团,从而达到快速沉降与提高压缩区浓度的目的。综合沉降速度和压缩区浓度两方面,确定的最佳复配方案为:30g/t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20g/t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复配使用。  通过对加药顺序、矿浆pH条件和沉降助剂的陈化时间等工艺条件的研究,得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在矿浆自然pH条件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絮凝剂配合使用,先加阳离子型絮凝剂再加非离子型絮凝剂,絮凝剂的陈化时间不超过10小时。采用最佳复配方案和工艺条件,用膏体浓缩连续试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室扩大试验,实现了微细粒尾矿的高效浓缩,给矿浓度为11%、底流浓度达到49.82%。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高能量密度、运行温度低和稳定性能较好等优点,在航天领域、潜艇、电动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使PEMFC能够早日实现商品化生产,各国科研工作者正在致力于相关材料的研究,力图降低PEMFC成本,提高相关材料的性能。其中包括高性能Pt/C催化剂的研究、膜电极的制备。本文研究了Pt/C催化剂的浸渍还原制备方法,通过对浸渍还原法的工艺进行优化,使所制备的Pt/C催化剂
活性炭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积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着活性炭需求的增加,研究开发新型活性炭原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芦苇和褐煤在我国资源丰富,且碳含量
目前,我国铝合金表面防腐处理以铬化处理为主,而且工艺非常成熟。但是,铬化处理过程中生成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寻找一种环保的替代工艺十分迫切。因此,本文使用没食子酸(G
空心结构材料密度低、比表面积大、且具有较高的容载能力,因而具有许多块体材料不具备的性能,在环境保护、生物医药、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模板本身即作为反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