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庄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奇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思想体系,它早在先秦时期既已终结,但其作为思想观念仍在不断被阐释而生成发展,在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建构在西方接受美学“召唤结构”的理论话语上,着重探讨《庄子》文本的召唤性。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内容:一是从《庄子》的“三言”、语言修辞、章法、意象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庄子》文本的可阐释空间;二是以郭象《庄子注》和林希逸《庄子口义》为代表,从它们与《庄子》文本原意的阐释差距现象来探讨《庄子》文本的意义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