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进中高速增长,进入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常态。一国或地区要实现经济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日趋完善的金融体制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继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1912)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早期探讨之后,经济学界陆续产生以Goldsmith,Shaw,Gurley,和Mckinnon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金融发展理论,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成为学术界争相研究的领域。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学术界不断涌现了大量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学者在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金融发展体系,以促进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国外文献主要是理论模型的建立及改进;国内文献则大多是通过改进计量模型和指标进行实证检验,或是对国外理论模型的修正。  而本文认为,对于金融和经济的研究价值在于服务于区域金融政策的制定,从而指导区域经济的增长。作为“二元经济”特征显著的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中国东、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各异。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特别是区域间差异)的探讨还有待加深。所以,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研究制定适应区域经济增长的、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发展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东、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区域差异,就如何充分利用金融系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有力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利用1978-2012年中国东、西部的省级数据,对中国东、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论证。分别利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面板数据误差纠正模型来验证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具有明显差异。中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表现为双向的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而中国西部地区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表现为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且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就如何让金融对经济发挥更大促进作用提出政策建议:实施区域金融发展战略;构建西部金融经济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东、西部金融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其他文献
该文第一部分阐述了该文所研究的问题、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述.第二部分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投资探讨了生态及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环保与可
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解决了我国股票市场上长期存在的“同股不同权”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已进入全流通时代。但资本市场的外部作用还没来得及发挥出来,“一股独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大股东减持事件接踵而至。股权分置改革后,企业股票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减持股东的利益,因此,股价就成了减持股东最关心的对象,而股价会在一系列“利好”消息下上涨,大股东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其自身天生的信息优势与控股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曾持续低迷。政府大力推行全面改革和刺激经济的国策,直至2014年中国股市结束了连续数年的颓势,上证综合指数上涨52.8%,在全球股市中的表现仅次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集群研究中大多是基于集体效率框架的现状,深入集群的微观层面,选取其中的集群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竞争优势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是对集群与竞争优势的界定。 第二部分从三方面对集群企业的集群环境进行分析:基于波特的“钻石体系”分析集群的形成、在形成的基础上归纳出集群的特性、结合价值链理论对集群的内部关系进行分析,在集群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第三部分对集群企业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优势
中国的上市公司是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文章通过资产负债率等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融资行为、融资状况进行了考察,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
该Z文主要应用了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模型和委托—代理理论围绕有关中国的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巴塞尔新协议对中国银行监管提出的新的要求,最后总结了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