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近年来,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其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为关键。百姓的健康、生老病死都与其息息相关,他们也会通过祖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情况来看经济改革的成果和政府的管理能力,他们期待有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而我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综合性医院总是“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却“门庭冷落”。所以发展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吸引患者尽可能先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才能更好地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有研究表明,“金字塔”结构才是最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模型,意思是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量应该在60%-80%,剩下的20%-40%在大医院。而我国这样的“倒金字塔”结构,在一定层面上加剧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上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零差率”销售使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大幅下降,需要政府的补偿来帮助填补这部分损失的收益。2009年3月,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新一轮医改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建立良好的补偿与监管机制,让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屏障。 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补偿与监管的目的意义和选题背景,并确定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主要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所运用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对国内外关于新公共行政学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整理,对国内关于政府补偿与监管,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三章笔者主要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引出第四章的案例分析,从新公共行政学的角度深度探析地区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与监管现状,并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对政府补偿与监管的影响。最后在第五章给出讨论与建议。 当前,政府补偿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及其所存在的弊端依旧使得众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营运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在一些扭曲的补偿机制和滞后的政府监管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如何科学设立补偿标准和方式,如何改善政府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也是笔者引入新公共行政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的重点。 古今中外,新公共行政学在公共行政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弥补了传统行政学过分强调经济与效率的不足,开始重视社会公平,提倡民主行政。这些理念不仅对我国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建立服务型政府有重要的启示,也与我国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笔者基于该视角,通过对成都市W区的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补偿与监管的现状,分析研究政府补偿与监管的特点,评价改革效果,并结合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验,试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政府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