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政局与学士院官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士院是宋代政治中参谋顾问、宣发王命的秘书机构。它起源自唐中叶始设的翰林学士与此后成立的学士院。主要职责是承担君主内廷顾问、唱和应酬、草诏等职能。北宋时,学士院仍被视作宰执储备之司,地位尊崇,且包括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直学士院、权直学士院等,学士院官相对政府亦保留着较强的政治自主性与独立意识,并不惟宰执之命是从。至南宋时,学士院和学士院官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政治背景下,开始发育呈现出迥异于学士院传统的新特征与新形式。本文通过南宋学士院及其院官参与的各个时期南宋政治生活的时代变迁、职能改易与地位升降,以学士院官为观察点,探索了南宋皇权与相权的权力中心的转变历程。南宋一百余年是学士院制度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南宋时期的学士院,在高宗朝经历了北宋破灭后的巨大震荡与南迁后的新形势,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孕育新变化,地位虽不似北宋时崇高,但仍有可观之处。至孝宗朝后期,其政治地位逐渐衰落,入院官品级出现下滑,并且参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对政治派系的趋附性逐渐增强。虽然南宋学士院最终沦为单纯的文字之司,但由于学士院官员群体在政治生活中依然扮演着时局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南宋中后期政治相权膨胀与君权逐渐衰退,在政治上较为明显的表征恰恰是通过学士院官个人命运表现出来。从宁宗至理宗初年依附于权相,再到理宗亲政后重归皇权的依附,最终又通过君相关系的调整成为南宋末期君相政治混合体的赘疣产物,通过学士院官员群体这一切入点,我们可以观察南宋时局与政治势力的消长,以及宋代“文治”是如何一步步衰落与崩溃,勾勒出时代风貌下的南宋政治生活。除皇帝登基,重大事项决策,对外战事等一些特殊事件外,宋代学士院官的工作强度并不大。陈傅良在评价唐太宗十八学士(翰林学士制度的前身之一)时指出:“而天下之人艳羡称美,往往指为登瀛洲者,非重其官也,重其意也”。这种观察,放之南宋学士院官员群体则恰恰相反。对于南宋这个外有强敌,内有政治经济新变局的时代,学士院官政治生活的相对宽松,并不能彰显其被世人所尊崇。南宋特别是中后期,皇帝虽仍然是学士院官理论上的工作重心与服务中心,但由于相权的膨胀,权力中心的变化,学士院官的服务对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偏离与转让,这使得学士院地位一再降低。观察南宋学士院的时代变迁,为后人分析南宋政治派系,考察舆论导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提供了观察南宋政治变革、分析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我国提高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会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开始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地区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青岛是我国沿海快速城市化区域之一,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开始倡导绿色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代替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的现浇建筑由于全部在施工现场施工,不仅浪费人力、物力,
废旧轮胎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副产品之一,由于其数量的巨大,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废旧轮胎的资源回收就成为解决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