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发现,痛风患病率呈世界性上升趋势,其常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心脑血管疾病诱发的潜在因索,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的方法,而所用药物毒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医及中西医联合运用治疗痛风已取得较好疗效。目的根据痛风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证候特点,在朱丹溪“血受热已自沸腾”的理念及中医“急则治标”、“实者泻之”原则的指导下,观察清热凉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1研究对象分组对65例痛风患者分2组,治疗组(西药+中药):32例,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52.34±15.69岁,病程41.25±24.66个月;对照组(西药):33例,男性29例,女性4例,年龄53.45±13.61岁,病程43.00±25.20个月。两组病人入组时一般情况如年龄、病程、病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方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低嘌呤饮食。治疗组:对痛风急性期患者予中药清热凉血方水煎口服治疗;同时口服秋水仙碱片(西双版纳版纳药业公司生产0.5mg/片)0.5mg/次,每2小时给药1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6mg,至疼痛好转停用;然后继续予中药清热凉血方水煎口服治疗,同时口服别嘌醇片(康和药业生产100mg/片)50g/次,一日三次。对照组:对痛风急性期患者予口服秋水仙碱片(西双版纳版纳药业公司生产,0.5mg/片)0.5mg/次,每2小时给药1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6mg,至疼痛好转停用;然后予口服别嘌醇片(康和药业公司生产,100mg/片) 50mg/次,一日三次。两组疗程均4周。3检测方法治疗前、中、后均作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其中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检查采用日本日立生化分析仪HITACHI7020 Automatic Analyzer检测,白细胞计数检查采用日本NIHON KOHDE MEK-6318K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4观察指标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各项实验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疗程内复发次数、治疗疗程结束后12周内复发次数及安全性评估等观察,全面评价其临床疗效。5统计学方法临床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分析;临床疗效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急性期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1)。在治疗1周,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治疗4周,治疗组临床痊愈29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一周,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1),对照组ESR数值则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的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尿酸水平、白细胞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对急性炎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在治疗4周,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实验室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两组治疗在治疗4周时都有疗效,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疼痛积分与关节功能积分方面,两组在治疗1周及治疗4周时都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在治疗1周时,治疗组在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好转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急性期治疗组疗效更佳;而在治疗4周时,两组的关节功能积分则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疼痛积分仍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1周、4周及治疗结束12周时,两组的血尿酸水平都分别比前一次测量时降低,且和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治疗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降低尿酸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凉血方能有效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使尿酸在痛风间歇期维持于较低的水平,降低复发率。长期治疗中,清热凉血方具有比较明显的降低尿酸作用。清热凉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