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度作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正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对内隐态度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对个体社会认知加工中无意识作用的认识和探索,研究者发展了许多内隐测量技术来更加有效的探测个体的内隐态度。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不一致,由此激发了研究者对于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的更多研究。研究者通常使用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成为内隐-外显态度之间相关较弱的因素之一。研究者指出,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具有概念上的一致性时,两者相关的可能性更高,而且,目前国内关于内隐-外显态度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两者的分离上。基于以上两点,本研究采用AMPIndirect test和AMP Direct test测量方法从认知角度去探讨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的实验部分由三个实验构成。
实验一探讨认知加工深度对个体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的影响。内隐态度研究采用3(不同认知加工深度)×3(内隐启动词)混合设计。其中不同认知加工深度为被试间设计,内隐启动词汇为被试内设计。外显态度研究采用3(不同认知加工深度)×2(外显评价词)混合设计。其中不同认知加工深度为被试间设计,外显评价词汇为被试内设计。
实验一结果表明:深度认知加工会同时增强内隐及外显态度,进而增加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程度,使得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深度加工竞争组的被试内隐及外显竞争态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深度加工合作的被试内隐及外显合作态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与外显竞争态度相比,大学生被试倾向于表现出更积极的外显合作态度。
实验二探讨不同暗示情境对个体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的影响。内隐态度研究采用3(不同暗示情境)×3(内隐启动词)混合设计。其中不同场暗示情境为被试间设计,内隐启动词汇为被试内设计。外显态度研究采用3(不同暗示情境)×2(外显评价词)混合设计。其中不同暗示情境为被试间设计,外显评价词汇为被试内设计。
实验二结果表明:不同暗示情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内隐态度,进而增加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程度,使得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暗示竞争组被试的内隐竞争态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暗示合作组被试的内隐合作态度显著高于控制组。暗示竞争组被试的内隐竞争态度显著高于外显竞争态度;而三组被试的外显合作态度均显著高于内隐合作态度,且高于外显竞争态度。
实验三探讨不同认知资源分配对个体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的影响。内隐态度研究采用3(不同认知资源分配)×3(内隐启动词)混合设计。其中不同资源分配为被试间设计,内隐启动词汇为被试内设计。外显态度研究采用3(不同认知资源分配)×2(外显评价词)混合设计。其中不同认知资源分配为被试间设计,外显评价词汇为被试内设计。
实验三结果表明:认知资源分配的不同会影响内隐和外显态度,进而影响内隐-外显态度一致性程度,使得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六项分配组被试的内隐竞争、合作及中性态度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四项分配组);控制组被试的内隐竞争、合作及中性态度均显著高于两项分配组,形成一个规律的逐渐递减的过程。六项分配组被试的外显竞争、合作态度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四项分配组);控制组被试的外显竞争、合作态度均显著高于两项分配组。大学生被试外显合作态度显著高于外显竞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