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运动中超重型肥胖男大学生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及相关指标变化特征。(2)评价超重型肥胖人群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运动形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3)为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名超重型肥胖(体脂百分比>20%且BMI≥24)男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前监测受试者实验前安静rScO2(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及心率作为安静值的rScO2和心率,测试时间为5分钟,测试后,受试者进行热身,热身过程中告知受试者实验注意事项,受试者热身充分后开始实验。采用Wingate无氧运动方案,负荷为6.5%瘦体重(KG),30 S全力冲刺蹬车(在每次全力冲刺前预骑5S,使骑速最大,进行下一次全力蹬踏30 S),间歇4.5min自由放松,根据体能的不同,重复46组,达到力竭,在运动结束后继续监测至受试者rScO2波动平稳。在运动过程中全程监测超重型肥胖男大学生在HIIT中rScO2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将rScO2低于55%视为异常值,通过其rScO2的变化情况对HIIT方案进行风险性评估,评价HIIT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超重型肥胖男大学生人群HIIT训练提供合理的运动建议。结果:(1)在12位受试者中,9位受试者在HIIT中出现rScO2低于异常值的状况,3名受试者未出现rScO2低于异常值的状况,其中在9位出现rScO2低于异常值的受试者中,3位在安静状态的rScO2就低于异常值且运动过程中rScO2始终处于低于异常值的状态,6位受试者安静状态的rScO2处于正常状态,在HIIT中出现rScO2低于异常值的状况。(2)超重型肥胖男大学生在Wingate方案的HIIT中rScO2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在运动冲刺的30S中,rScO2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其中有个别受试者rScO2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30S运动停止后,大多数超重型肥胖男大学生rScO2出现一个大幅度的下降,持续时间大约为3min,在6组HIIT运动中,rScO2波动幅度最大的大多存在于第一组且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组数的增加有前移的趋势。此方案有大多数受试者出现rScO2低于异常值的情况且时段大多集中在冲刺30S的后半段和间歇期的前3min。(3)初始值低于异常值的超重型肥胖男大学生在HIIT训练中rScO2的总体趋势是在运动期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运动停止后即刻,rScO2出现快速回升的状态,且第一组rScO2的均值显著高于之后组别,rScO2出现最低值大多集中在运动期冲刺中的后半段。结论:(1)超重型肥胖男大学生在Wingate方案的HIIT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2)风险期大多集中在冲刺30S的后半段和间歇期的前3min,且间歇期的风险较冲刺30S更大。建议:(1)对于个人而言,建议参加HIIT的人群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在运动之前充分热身,在运动结束时不应立即静止,建议在间歇期中慢走代替静坐,结束后恢复时间不少于10分钟。(2)对于教练而言,在HIIT中要重视和加强运动后半段和间歇期前3min的保护,特别是运动停止后即刻,不要立即停止,鼓励学员以慢走代替静坐。